耕地乃“根基” 我区扎实推进“非粮化”整治

八月盛夏,在九龙湖镇田顾村的一方水田,农民们正忙着为水稻驱治虫,一排排整齐金黄的水稻随风摇摆,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据了解,这稻田是九龙湖镇田顾村通过“非粮化”整治,将土地上的苗木清退后整理出来的一方农田。根据与农户签订的协议,这方40多亩的土地统一流转给村里,再由村里统一发包给规模种粮户,农户每年能得到一笔租金收入。

当前,一场“耕地保卫战”在我区全面打响,各镇(街道)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全区上下联动,全员发力,全力守好村民“粮袋子”。截至7月底,全区已清退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非粮地面积1238亩,土地流转1万余亩。

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一律不得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和挖塘养殖。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稳粮保供的核心区,确保其种粮属性是实现全年农业增产丰收、保障市民“米袋子”的重要基础。今年3月,我区印发《镇海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方案》,要求各镇(街道)全面开展“非粮化”整治行动。

记者获悉,自今年3月开始,我区将用2年时间集中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指导、依法依规、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清理腾退、调整优化、强化管护等措施,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不断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健全保护利用长效监管机制,杜绝增量、消化存量、严治抛荒,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更优化,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切实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复种指数,为我区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非粮化”整治行动开展后,我区成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专班,按照整治优化要求,结合“非农化”“非粮化”调查,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明确整治优化范围、分类整治措施和工作进度安排。并于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摸清粮功区“非粮化”的类型、面积、分布,全面掌握真实现状,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上图入库。

4月至6月,各镇(街道)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整治优化工作。区工作专班加强督导检查,落实质量标准要求,加快工作进度。“粮食生产功能区逐个整治优化到位后,于7月起,我区按照《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分批组织验收,或根据整治优化进度及时组织验收。经省、市核验通过后,会印发补划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认定文件,并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及时上图入库。”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于202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上图入库及电子地图、数据更新完善工作,编制保护图表册,健全档案管理。紧接着,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专班还将牵头对整治优化工作组织开展“回头看”,明确整治区域种植利用情况,坚决打击死灰复燃现象。

为了让“良田”回归“粮田”,农业农村部门和重点农业镇(街道)也将整合相关资金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鼓励引导农户增加粮食种植总量,提高种粮效益,确保我区2.4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应种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