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全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今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过渡。

近年来,婺城区教育局携同区教研室认真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各幼儿园齐心协力缓解家长、儿童的焦虑,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课改常规求品质

精准防治“小学化”

以“共同体”为单位,省一级园为引领,每学期教研室牵头选定教材主题,开展“省编主题园本化实施”专题研修,婺城区各幼儿园从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主题报告等方面全方位研讨。各共同体优选“代表园”现场呈现,骨干教师在观摩、交流的过程中同思考、巧吸收、共成长。

其中,浙师大幼儿园从主题目标研读、课程内容筛选、园本课程融合等维度分享研修过程,让老师们对课程建构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通过区机关幼儿园启发其他幼儿园,从办园理念、儿童经验、主题脉络等方面,不断完善课程实施。

婺城区乡村幼儿园以“传统文化场、活力嬉游场、智慧自然场”为场域范式,巧妙利用本土资源和地域特色,分批次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将“去小学化”落到实处,形成多批本土化的特色课程。比如,桥西幼儿园从“安吉游戏”中汲取经验,在畅玩、探索与发现中,精彩定格幼儿“康健康乐”的“哇”时刻。长山中心幼儿园将“一草一木”化为课程资源,激发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创思创美。

“致力于构建‘婺娃乐’课程实施,走家乡、访文化、体民风、悟民智,将婺风文化在孩子心底深深扎根。”雅畈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吴美如说,该园以本土优秀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让幼儿在耳濡目染、有趣多样的情景中深度体验,努力培养兼具“社会力、生活力、艺术力、运动力、科学力”的“五力”婺娃,激发他们发现、探索、欣赏与创作,在潜移默化中运用已有经验“活化”本土文化,大胆自信地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谢雄娟表示,近年来,该区幼儿教育形成一套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研运作体系。借力一级园牵手骨干力量,将区内1600多名幼儿教师纳入五个共同体的研究社群,以“区—片—组—园”为研修层级,将“课程审议”“游戏案例”“教育理念”“集体教学”“课程故事”五个模块定为专业成长研修内容,敦促全体教师不断以专业武装自己。

同时,婺城区成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班、幼儿教师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培训班,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强化专业理念;外赴重庆、杭州、绍兴等地跟岗研训,通过浸入式、参与式的学习,全方位地吸收示范园先进经验,扎实推进园本化的课程建设。

家长学堂抓观念

双向衔接“抱团化”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得益于婺城区“两书一信”家校共育的新模式,“‘五力’爸妈”“龙爸龙妈”“星爸星妈”纷纷出炉,各幼儿园制定一份份各具特色的家长学习任务卡,启动一场场家长圆桌沙龙,见证着家长们的系统学习之旅,共画幼儿园教育的“同心圆”。

近年来,全国知名幼教专家纷纷来到婺城,向老师、家长传递科学育儿观、理性学习观、梯度入学观,强调学习品质将决定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该区各学科教研员、省一级园园长、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联手聚焦“幼小衔接”,巡回入园开展专项讲座,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活动形式等板块,全面解读“幼升小”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

同时,该区教育局教研室开设教师专场与家长专场研讨活动,让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互相感受不同年段的教育教学模式,达成“零起点”教学共识;让家长们与专家互动答疑,了解幼儿的认知衔接,调整家长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学习困难,助推幼儿的健康成长。

另悉,环城小学、红湖路小学、站前小学、北苑小学、白龙桥镇中心小学和环城幼儿园、红湖路幼儿园、站前幼儿园、北苑幼儿园、白龙桥镇中心幼儿园等,成为婺城区首批“幼小衔接实验校(园)”。通过推进“名校+”“名园+”“一校多区”“一园多区”等集团化、一体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龙头校、龙头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在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分层推进,逐步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