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当好山区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干家奋斗者

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把青田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

“到2025年,青田县将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具有鲜明山区特色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基本成型。”在8月23日结束的青田县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县政府十六届八次全会上,青田县委书记周和平这样说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起步之年。青田县作为“浙江华侨经济”的重要窗口,在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样板,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侨与民:打好“侨牌”共建美好

青田总人口57万,拥有海外华侨33万。如何问海借力,打好“侨牌”,为青田奋力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新课题。

在油竹街道的侨乡进口商品城,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青田县在这里先后建成4个市场和1个世界红酒中心。近年来,侨乡进口商品城以咖啡和红酒为特色商贸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让更多青田创业者掘到了“第一桶金”。

不仅要把全球商品卖到中国,还“反向输出”本土生态农产品(杨梅、茶叶、田鱼等)到世界各地,青田打造了华侨(中国)农产品采购中心,实现自营销售额达3200余万元,在西班牙、德国等地设立海外农产品专柜100余个,累计出口额突破6000余万美元。

华侨创业创新基地、中国石雕文化产业基地、欧洲国际产业合作园、华文教育合作示范区、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青田县在不断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过程中,创新华侨双向投资服务机制,完善华侨回归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将华侨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

近日,青田县在县委全会后出台《加快华侨要素回流、推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意见(试行)》,鼓励华侨回归,共同打造浙江“华侨经济文化” 重要窗口,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

而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回报桑梓的青田华侨就不在少数。“百个侨团结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青商侨商助力强村富民”一系列脱贫、富民举措,不断突破青田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不仅是华侨回归,青田还积极促成了“接轨上海、承接温州、融入市区”的山海融通之势。

多年来,青田在杭州建设以高端人才引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高质量项目孵化等创业创新功能为主的“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在平湖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在梅山探索设立进口商品保税异地“飞仓”,打造共享型飞地经济合作青田模式;深化与上海金山区、普陀区合作关系,推动进口商贸发展、产业转移升级、区域旅游共赢等各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全面承接温州大都市区建设,深入推进产业对接、基础设施互联、生态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城与乡:唤醒资源共创未来

走进青田的夜景,瓯江两岸灯光璀璨,仿佛来到了欧洲城镇,又仿佛置身于现代化都市。

近年来,青田城市建设成就有目共睹,许多产业依托于城市发展不断壮大,青田咖啡(意式咖啡)文化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不仅有“青田咖啡之窗”“诚磊”等咖啡综合体经营者,“杰诺咖啡贸易”“托尔磨卡”等“咖啡系统服务商”,青田还在不断涌现出咖博会、咖啡音乐节、“咖啡之旅”等新业态,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咖啡专业烘焙师,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青田城区有接近200家咖啡馆,全县咖啡行业从业人数约7000人。

一座华侨之城,也不仅仅是咖啡能创造就业机会,青田“西餐师傅”培训中心共开展红酒营销人才、火腿切片师、WSET品酒师等培训内容,共培训人才2万余人次,让更多青田人拥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提高了收入。

在青田的山乡,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成为农民“逆天改命”另一条途径。新时代美丽乡村“青田之窗”,规划涵盖方山乡、山口镇的大部分区域,以打造一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的“青田之窗”为发展方向。这里是著名的侨石文化发源地,也是联合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保护区所在地。

山口村、龙现村等7个行政村连片开发,不但打破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窘境,还举办“稻鱼之恋”文化节,打造高山牧场和“星光之恋”露营基地(依托光伏产业),完善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线一特”的“青田之窗”特色产业布局。

在大山深处,青田在不停围绕“一轴、三核、六带”布局,深入打造全县域的美丽乡村精品村,以“瓯江山水之路”为重点挖掘瓯江南岸的发展潜力,力争2021年底创建25个花园乡村。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青田还为激发农村内在活力,破解“三农”发展瓶颈,促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消薄”,组织开展了“五型分类、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把全县363个行政村分为资产经营型、特色资源型、农业主导型、工贸发展型、资源紧缺型五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并将其纳入乡镇(街道)党建考核和村一级的年度考核奖惩。

随着青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2020年,青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

2021年上半年,青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32248元和14860元,增长14.8%和16.9%,让青田成功跻身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第58位。

红与绿:老区振兴共享生态

“红绿融合”发展,让老区人民把大山里的生态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在建党百年之际,青田县革命老区祯旺乡,开始了“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融合发展模式。

作为丽水市“红色基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的吴畲村,共吸引接纳了游客近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万元,推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祯旺乡贤王小春看好吴畲村的未来发展,投资逾1000万元建设帐篷式酒店、营地,让人们主动走入大山里,呼吸新鲜空气。

红色研学、农旅融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花园数字乡村建设等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发展,激发了祯旺乡的老区振兴内生动能,实现了农民产业收入倍增。生态泉水、高山蔬菜、红糖等生态农产品让前来红色旅游的游客赞不绝口,更多的市直机关把红色教育培训点设在离丽水市区并不遥远的祯旺乡。同样,地处偏远山区的万山乡也在建党百年看到了老区振兴的新希望,培育出红色研学产业链。

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让山区县青田看到了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青田通过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出常态化GEP核算机制,强化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六进”应用机制;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拓宽产业化实现路径,完善以GEP为导向的生态补偿、政府采购等机制;发展壮大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产业,提升生态强村公司“造血”功能,推进GEP责任指标、碳排放权、碳汇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生态产品交易,全力推动生态资源产业化市场化、生态产业高效化品牌化。

深入实施“五型分类、强村富民”三年行动,青田用好“强村富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金,还积极承接丽水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任务,增强“两山公司”“两山银行”等市场主体复合功能,做大“两山贷”“生态贷”“河权贷”,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实现路径。

面向2035年,青田县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美丽经济发展水平不负‘丽水之赞’,GDP、人均GDP、居民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半’”的总体目标,立志让青田城乡区域发展均衡性和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要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干在先、走在前,勇立潮头,再创佳绩。”青田县正立足新定位,抢抓新机遇,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扛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