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厂化集约养殖 “工厂虾”跳上百姓餐桌


(资料图片)

进入初冬,早就过了养虾收虾的时节,各大养虾外塘略显冷清。但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的养虾车间内,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工人们正忙着称饲料、调节加温管的温度,整齐排列的养殖池内,肥壮的虾儿正在池内惬意游动……

与传统虾塘不同,这些位于工厂内部的养殖池,池底带有加热设备,水温全年控制在28℃-30℃之间,养殖池内增氧、换水、消毒等都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操作……偌大的养殖车间里,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高科技、高品质”氛围。

“我们养的是南美白对虾,出了名的娇贵,对温度、氧气、水的酸碱值等要求很高!”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笑着介绍,之前,他们走大田养虾的粗放型养殖之路,养殖周期长,产量低,一旦遇到高温、暴雨等天气,会出现虾大面积死亡甚至全军覆没的现象。

后来,赵龙决定试一试工厂化集约养虾的新路子。2018年,企业先后投资8600多万元建设了工厂化养殖车间,采用多项创新型技术,解决了集中养殖可能带来的环保、安全等问题,做到了绿色可循环、种苗稳定。

同样是养南美白对虾,不同的养殖模式,产量和效益可谓是天差地别。据赵龙介绍,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一个36平方米的虾池就能放养36000尾虾苗,亩产能达到19000斤,反季节两茬就能产出140万斤以上。而一般的大田养殖,亩产量能达到100-150斤就不错了,两者相差100-150倍。“设施改善是养殖产业的基础,能弥补‘靠天吃饭’的短板。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运行后既节约了资源,又能实现循环利用提高收益,收入很可观。”赵龙表示。

目前,企业已建成工厂化养殖面积40000平方米,高标准养殖池3600亩及供水、供电、供热、循环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实施了工厂化养殖水循环利用项目,通过尾水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模式,对养殖产生的尾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贝类、藻类等微生物处理等方法调节养殖水质,实现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这样一来,公司实现了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集约化、无公害”健康养殖,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这家公司养殖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以前闲置的冬春两季,现在能收入4000万元到6000万元。今年以来,公司共计产出成品虾240余万斤,繁育优质对虾苗种3.6亿尾、三疣梭子蟹苗种800万只,一经上市便被抢售一空,实现了“供销两旺”。目前,他们还计划建设3万多平方米的三期工程。“你看这种个头的虾,就等着春节上市被‘抢’了!”赵龙在虾池旁期待满满。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深挖特色资源,树立大食物观,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渔业,鼓励企业从靠天吃饭到集约生产,通过高科技、标准化的养殖方式,让水产品产出更高、质量更稳,实现从工厂到餐桌的一体化推进。目前,该区共有水产养殖企业18家,工厂化养殖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一大批高品质水产品由集约化“工厂”端上了百姓的餐桌。(杨胜男)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