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环境执法铁军: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发展……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铁军正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省环境执法监督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全省将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把生态环境执法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利刃、重器,让群众在实践活动中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所有排污口群众可扫码监管

近日,位于宜都市某家纺厂生产废水排污口清理整治完毕。

该排污口由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都市分局负责,该家纺厂新建污水管道,将生产废水经厂区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随后进入杨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对排污口实施“一牌一码”,制作二维码强化监管。

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把每一个排污口查清楚治明白!这是一场在荆楚大地上持续开展的行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是关键“闸口”。数据显示,长江湖北段共有12480个入河排污口,管住这些“闸口”,才能让母亲河免受伤害。

“点点大屏,重点排污企业、污水管网、污水厂、入江排口等水质水量,尽在掌握。”近日,在宜昌猇亭区,可视化的水环境安全监管平台上线。猇亭区通过实施“污水厂网、生态水网”共建项目,推进区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据悉,湖北自2019年开启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目前已基本完成“查、溯、测”三个阶段任务,累计整治6142个排污口。据了解,和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相比,湖北整治进度位于前列,且多次获得生态环境部的肯定和推广。

企业增加环保指标考核权重

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湖北主动优化执法方式,帮助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在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帮扶下,不少企业实现了环保意识和治污水平的“双提升”。

黄石某冶炼企业,存在生产过程中烟气无组织排放、含重金属污泥和废水进入雨水管网等问题。近年来,该企业因环境违法被当地部门立案处罚。

近日,这一现象得以改善。针对冶炼厂系列问题,该企业已完成二氧化硫在线小时超标、污水处理站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的整改。同时,该公司还将加快推进冶炼厂雨污分流和厂房全封闭系统改造工程,开展工艺流程改造和生产组织优化,争取进一步缓解无组织排放问题。

“在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决定生死’。”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对全部整改项目签订军令状,并成立环保督导组和纪委监督组;同时增加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考核端强化约束,切实发挥好“指挥棒”作用。

该企业还计划投资数亿元,实施上百个环保项目。通过加大环保有效投资、以环保大投入带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该企业将切实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绝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全省启动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创建

围绕机构规范化、人员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近日,天门正全力以赴试点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

在改革赋能方面,天门整合原市环境监察支队等队伍,组建天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人员编制由27人增加到60人,办公场所增至3000平方米,增设党员活动室、信访接待室、调查询问室等,为规范执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人才提升方面,天门先后引进环境、法律等专业人才16人。目前,该市共有执法人员51人,具有大专学历及以上44人,占比86.3%。

在科技助力方面,天门配备10辆执法车辆,配齐快速检测仪器、个人防护装备、辐射检测设备等,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健全机制方面,天门出台了执法监测联动、双随机抽查等16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要求,全面规范执法行为。

据悉,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通知,在全省启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同步公布了评定细则。以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建设为主题,湖北将通过三级示范创建,指导各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和监管能力。到2025年,全省将完成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创建任务,助力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湖北建设。(记者 胡弦 通讯员 吉海英 毛飞)

关键词: 湖北省环境执法监督局 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环保指标考核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