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组件步入市场,光伏竞争主线重回电池技术赛道
随着n型组件步入市场,光伏企业竞争的主线重回电池技术的赛道。此时再提“尺寸之争”,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比拼效率的同时,硅片尺寸之争给终端市场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
各家企业推出的n型组件依旧沿袭之前p型组件规格,采用了不同的尺寸标准。晶澳、晶科、隆基三巨头曾于一年前宣告统一182组件尺寸及安装孔间距标准;600W+联盟也曾推出210组件外形尺寸、安装孔等关键的标准技术尺寸。各家新近推出的n型组件也都相应地采用了之前公布的标准。可见,182联盟与600W+联盟虽选择了不同的硅片和组件尺寸,但对行业组件尺寸需标准化的认知却是一致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组件尺寸现状
2022年上半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基本形成包括晶科、隆基、晶澳、天合为代表的的TOP 4第一阵营,仅这四家的出货量便占到全球出货量的60%以上。而其中三家都是182尺寸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在未来光伏行业逐步进入寡头时代、头部企业占据绝对优势的趋势下,组件尺寸标准何去何从似乎已经明朗。
2021年9月,晶澳、晶科、隆基三巨头联合发布54、72、78版型182组件尺寸标准及安装孔间距标准,在饱受尺寸困扰的光伏行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纵观标准尺寸发布后的这一年时间,182组件的市占率节节攀升,在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招标中屡屡胜出。获得此优势,固然与182产品本身的优势、以及在运输、安装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三大行业巨头统一组件尺寸给终端市场应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回顾2020年,晶澳、晶科、隆基根据集装箱容纳尺寸、光伏玻璃产能限制,综合考虑系统匹配和表现,倒推出最优组件尺寸,并据此推出182组件。晶澳DeepBlue 3.0, 隆基Hi-MO5、晶科Tiger Pro及各家后续推出的新品,均沿袭了该组件尺寸,在市场得到强烈反响。据PV InfoLink 近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182组件的市占比已达到60%,且主要企业在新型电池的量产上都选择了182规格,组件尺寸回归统一似初见端倪。
那么,组件尺寸统一给行业带来哪些好处呢?
上游辅材
组件产品的生产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组件尺寸不统一,除了硅片和电池片尺寸规格受影响之外,边框、玻璃等辅材也需要相应的调整,适应不同尺寸的需求。在增加上游企业制造成本和产线损失的同时,相应的成本也会直接转嫁到组件制造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压力最终传到组件制造企业及终端应用,对光伏市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统一尺寸,则可以将这些人为因素对行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下游应用
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部件,光伏组件的尺寸不统一对下游应用端,尤其是大型地面电站的影响更为直观和明显。事实上,不同尺寸的组件,电流、电压等参数也存在差异,项目设计阶段就需投入精力和成本充分比对和分析,确定组件选型。若中途发生变更,组件方阵、支架方案等设计方案都需要调整,导致前期设计成本、方案前期的技术选型难度和重要性大幅增加。仅是安装孔的位置不统一,就需要重新设计檩条和主轴,尤其对于跟踪支架,电站建设成本直接受到影响。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变数,市场需求火爆、抑或是近两年频现的因上游价格暴涨导致的组件供货紧张,就会使项目建设非常被动,若不变更或是加购其他厂家组件则影响工期;若变更组件,支架、组件方阵都需要重新设计,变更成本相当高。晶澳、晶科、隆基出货量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由这三家巨头牵头倡导的组件统一尺寸,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层顾虑,使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中拥有更多选择,更具灵活性。
不过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归根究底,光伏降本增效的根本之道在于产品效率的提升,单纯通过扩大硅片、组件的尺寸增加功率来降低度电成本的做法简单粗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硅片尺寸、组件尺寸不是长久之道,甚至会掣肘光伏的推广和应用。前两年整个产业链饱受尺寸之争困扰,随着n型产品步入市场,电池技术和效率重回行业的关注点,期待在此基础上,各家企业的竞争回归理性,组件尺寸回归统一标准,实现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