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价格稳步上行 国家收储力度增强

上半年恢复的产能将陆续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释放,后期生猪出栏量仍将逐步增加,四季度受腌腊需求支撑,供需博弈下,猪价或振荡运行,但是在需求旺季过后,不排除猪价二次探底。

国庆假期过后,生猪期货价格稳步上行。此次上涨是需求好转后的季节性反弹,还是进入反转行情呢?

国家收储力度有所增强

猪粮比价是衡量养殖行业利润的关键指标,随着猪价不断走低,猪粮比最低跌至4∶1,处于近几年来最低水平,养殖行业普遍亏损。为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指出,猪粮比低于5∶1或者能繁母猪存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者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即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将启动收储。

2021年7月初,国家启动第一轮收储,共进行了三批,累计收储量4.25万吨。此次收储短期提振了养殖户信心,稳定了猪价。不过,由于供过于求,猪价依旧维持跌势,9月猪粮比价再次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启动第二轮猪肉收储工作,且预计收储持续时间会更长,规模会更大。在10月10日进行的第二轮第一批收储中,成交积极,提振了养殖户信心,猪价随之反弹,猪粮比也回升至5∶1以上。

从历年收储情况看,每一次的收储量在30万吨以内,相比于我国猪肉产量,收储量比较有限,对供需面影响不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猪粮比价低于盈亏平衡点时,较高强度的收储对猪价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生猪出栏体重持续下降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肥猪进一步出清,生猪出栏均重明显下降。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出栏均重120公斤,较前期高点下降了11%。随着天气转凉,终端需求出现一定好转,同时部分地区灌肠备货,对肥猪的需求增加,肥标价差出现倒挂,刺激部分二次育肥者再次入场,更进一步推动了猪价上行。

亏损幅度和时间超以往

从养殖利润来看,3月外购仔猪养殖进入亏损状态,且亏损程度不断加大,目前仍亏损716元/头;自繁自养从6月开始进入亏损状态,当前亏损601元/头。从历史情况分析,本轮亏损是近几轮猪周期中亏损程度最深、时间最长的一次了。那么,持续的深度亏损能否加速猪周期转换呢?我们认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分析历次猪周期,除了养殖利润亏损外,还有一些额外因素推动,比如蓝耳病、非洲猪瘟疫情、环保政策等,而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已进入常态化管理,缺乏外部因素推动,同时,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政策调控下,或延缓周期的转换。

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下滑

分析猪周期,最关键的指标依然是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较8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92%,但依然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第三方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69%,体现为大集团降速放缓,少量去化落后的基础母猪,而中小散户母猪去化则有所加剧,但整体存栏量依然处于高位。

综上所述,通过前期的抛售,降体重去库存,以及长时间的深度亏损,养殖端加速淘汰母猪,优化存栏结构,供应量整体较前期有所减少,加之天气转凉,进入季节性需求旺季,部分地区即将开始腌腊备货,肥猪需求好转,二次育肥再次入场,进一步推升猪价。但是,我们认为上半年恢复的产能将陆续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释放,后期生猪出栏量仍将逐步增加,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四季度受腌腊需求支撑,供需博弈下,猪价或振荡运行,但是在需求旺季过后,不排除猪价二次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