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钢城”展新颜:坐在办公室里“炼”钢铁
一场秋雨后,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层林叠翠、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倒映长江江面。而在过去,这里却是当地百姓口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地区。
记者近日随安徽官方举办的采访活动来到马鞍山市,探寻这座江东“钢城”的绿色转型发展密码。
马鞍山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下游,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与通航口岸,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
马鞍山市常务副市长黄化锋说,马鞍山因钢设市、因钢兴市,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一座拥有丰富铁矿资源的工业之城。对于马鞍山而言,没有生态优先,就没有“一马”当先。这既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需要,更是马鞍山打造长三角地区“白菜心”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马鞍山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实施长江东岸生态修复,并对整个流域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包括薛家洼在内,总长23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一年来,马鞍山水和空气等环境质量取得了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的成绩。
2020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始,土生土长的马鞍山市市民陈兰香一家离水上岸,住进了政府安置的新房。2020年底,陈兰香注册了一家劳务公司。如今,陈兰香的公司业务慢慢做起来了,她准备年底给参股的渔民分红,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陈兰香说:“和当年那个满是垃圾又脏又臭的薛家洼相比,现在的薛家洼让我这个当地人都有点不认识了。”昔日脏乱的薛家洼码头变成了公园,不仅鱼和鸟回来了,就连数十年不见的江豚也重现身影。
在偿还历史环境欠账的同时,马鞍山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以下简称“马钢”)智园炼铁智控中心,工作人员坐在一块块显示屏前,盯着生产现场传输来的实时画面和数据。在这里,工作人员可以精准下达生产指令,生产现场实况尽收眼底。
据马钢炼铁总厂集控中心主任凌明生介绍:“炼铁智控中心可以说是把炼铁现场搬到了办公室。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炼铁工序的工人走进办公室,远程操控。”
2020年以来,马钢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1个智慧中枢(运营管控中心)和5个智控中心(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交材)”的新型管控模式,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无人化指数达到47.6%。
据马钢制造管理部生产管制中心副经理张海平介绍,马钢运营管控中心大厅能直观展现公司能源环保关键绩效,对公司能源采购、加工、输配、使用、回收实施全程监视;通过对能源运行、能源安全、环保排放的在线智能预警,使能源环保与生产过程动态融合、匹配和协同,实现重点管控、精准监管、快速处置。
黄化锋说,从马鞍山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情况看,企业的效益、质量和发展空间大幅提升,一年就能收回投入成本。马鞍山目前正在该市推广马钢智能化改造经验,加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马鞍山不仅是座“钢城”,还是一座“诗城”。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来此“打卡”。“诗仙”李白在马鞍山留下50余诗篇,更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等千古名句。
据黄化锋介绍,马鞍山市正加快整合生态文旅资源,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康养休闲等产业,打造长三角旅游胜地。
长江马鞍山段的治理,只是安徽省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突出长江治污、治岸、治渔三件事,全面建设长江生态廊道。2021年上半年,长江安徽段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7.4%。
下一步,安徽将开展新一轮长江治理专项攻坚行动,让八百里皖江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