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为何飙涨?刘世锦给出了这些答案,不得不思考

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引发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高层对此高度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大宗商品涨价问题,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点名”大宗商品,相关部门也多次出手保供稳价、稳定市场预期。

9月1日,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主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以“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为主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刘世锦提到了市场关心的许多热点问题,其中就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联储货币政策等。

“大宗商品供求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需要警惕美国超级宽松政策可能引发的风险。”刘世锦的观点引发市场热议,对此,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大宗商品价格为何上涨?

大宗商品价格为何大幅上涨?刘世锦认为,疫情后需求恢复、国内限产政策、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输入性通胀等多因素叠加,推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对此,多数受访人士表示认同。

“自去年3月份见底后,大宗商品价格进入快速上涨周期,这与美国等国家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也与疫情后经济重启带来的集中消费有关。”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副所长车红云表示。

中银国际期货分析师吕肖华认为,这一波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有基本面因素支撑。以工业品的钢铁市场为例,疫情后国内外需求的叠加导致下游需求快速上升,而供应的恢复相对滞后,市场信心的恢复以及市场参与者的积极补库行为导致商品出现短缺,价格持续拉涨。与此同时,“双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的中长期供应,而环保督察及“双控”政策限制了目前工业企业的供应,这无疑助长了商品的短缺。当然,对某些短缺资源的进口限制也抬升了原料成本。

“从供需基本面看,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全球央行持续宽松政策以及国内行业政策等是推动本轮大宗商品上行的重要原因。”徽商期货宏观分析师从姗姗认为。

后市走势如何?

大宗商品价格后市走势如何,上涨是否具有持续性?刘世锦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并未有大的改变,经济恢复常态后,上中下游领域产能普遍过剩的格局仍将维持。此次PPI上涨是短期的,而且向CPI的传导也是有限的,CPI上升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过,刘世锦也表示,这次通胀有全球范围流动性超级泛滥的背景,油价、粮价等供给刚性强的产品价格涨幅较大,芯片短缺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因素会不会使上游涨价向中下游的传导能力增强,会不会使通胀持续时间延长,也是需要观察的。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市场人士在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的判断上分歧较大。

据从姗姗介绍,今年以来,中国PPI同比增速持续走高,在原油、煤炭等行业大幅涨价背景下,带动7月PPI增速超预期升至9%,再次回到本轮峰值。值得注意的是,PPI的大幅上行并未实际传导至CPI端,CPI保持低位运行。在她看来,商品价格或不会出现全面上行的可能。

车红云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购买力,4、5月份国内消费疲软,众多实体项目停滞推迟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国内中下游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商品维持高价格给国民经济带来直接压力和冲击,这也是5月份后国家从多方面保供稳价的直接原因。

对于大宗商品后市走势,车红云认为,目前的高物价已经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各国政策已经开始转向控制物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局面已经开始分化。随着供应瓶颈的缓解或者消费的降温,大宗商品价格理性回归已经在路上。

吕肖华则认为,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国内外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的市场短缺所致,未来市场是否上涨,主要看错配因素的纠偏状况。“目前看,需求逐步恢复正常,其对价格的影响因素也在逐步消退,但是供应中断的影响短期来看无法消失,再加上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商品价格可能在高位剧烈振荡。”他说。

从姗姗表示,随着全球疫苗持续接种,疫情对经济的扰动或逐步放缓,供应链恢复将会缓解大宗商品供应趋紧的局面,但也需要持续关注全球需求复苏情况。此外,针对部分商品还需关注相关的产业政策,“双碳”政策、黑色限产政策等可能会对特定商品产生一定影响。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

为应对疫情冲击,美国等经济体推出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其释放的流动性远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截至8月25日当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8.38万亿美元,较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扩张了一倍以上。美联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副作用”?美联储未来缩减购债规模和加息是否会引发市场恐慌?

刘世锦表示,如果美联储的操作是无成本的,不需要付出大的代价,那么宏观经济的许多基本理论就要改写了。如果已有的理论仍然有效,这一轮过度宽松政策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

受访人士认为,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使市场流动性收紧,从而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大概率不会出现类似2013年的缩减所引发的恐慌状况。

一德期货分析师陈畅表示,从基本面角度看,目前中美之间经济增速分化的预期已经基本确立。美国方面,在上周五召开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普遍被市场解读为偏向鸽派,缓解了市场对美国宽松政策退出的担忧。在此背景下,本周五即将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以及失业率数据备受关注,若就业数据向好,则会进一步强化Taper的预期。即使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上明确了Taper时间表,其具体实施进度也会考虑疫情的进展。由于当前美联储与市场就Taper问题沟通充分,加上中国货币政策更多是“以我为主”,即使Taper实施,对市场造成明显冲击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不会出现类似2013年的缩减恐慌。

“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开始削减量化宽松政策,不排除有些国家会跟随紧随。一旦这些国家疫情反复和政策面收紧同时出现,可能会在短期面临流动性收紧和风险偏好下降的双重负面冲击。”陈畅说。

国内方面,陈畅表示,由于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出口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加上PPI与CPI走势的背离,使得行业利润会向上游集中,并进一步挤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只不过这种集中后续会面临总需求的回落。因此,目前以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暂时不具备走出趋势性行情的基础,大概率只会出现阶段性反弹而非反转。

至于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从姗姗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央行全面大放水的局面不复存在,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年内QETaper的概率大大增加,这将对全球市场流动性有一定冲击,美元指数或呈现偏强运行态势,大宗商品届时或面临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