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扩大燃煤电价浮动空间,保障电力供应稳定
在一些地区出现限电、限产情况下,中国国家发改委12日推出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理顺“煤电”关系,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同时,此次改革强调要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稳定。老百姓不会因此多交电费。
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近期中国一些地方电力之所以供应紧张,虽然有枯水导致水力发电同比下降、缺风导致风电供给骤降等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火电“不给力”。
火电的问题在于煤炭价格。对于煤电厂来说,煤炭价格屡创新高导致其发电成本不停上涨。而另一方面,因煤电价格浮动受到限制,其发电收入无法同步提升。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电厂在越发电越亏损的情况下,选择增加停机检修的机组数量。
因此,要增加火电的发电有两件事情迫在眉睫:一是增加煤炭供给。国家发改委此前已明确要求,各地要全力增产增供煤炭,适度增加煤炭进口,有效补充国内供应。二是理顺煤电价格联动不畅的问题。这正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改革将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这意味着,燃煤电厂将能够通过价格的浮动来覆盖成本的提升。
确保民众电费不增加
对于民众担心的电费上涨问题,万劲松明确表示,此次改革过程中,将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居民(含执行居民电价的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性事业用户)、农业用电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保持现行销售电价水平不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也强调,此次改革,特别强调要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稳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没有直接影响。
不过彭绍宗坦言,如果市场交易电价上浮,会在一定程度推高企业特别是上游生产企业用电成本,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有一定推升作用。
但他同时强调,改革措施有利于改善电力供求状况,更好保障企业用电需求,促进企业平稳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从总体上有利于物价稳定。总体来看,此次改革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
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一大步
虽然短期看,此次改革会带来市场交易电价上涨。但改革的目的不是涨价,而是推动电力市场化。
从发电侧来看,中国此前只有约70%的燃煤发电电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形成上网电价。此次改革明确推动其余30%的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万劲松认为,这将进一步带动其他类别电源发电电量进入市场,为全面放开发电侧上网电价奠定坚实基础。
从用电侧来看,此前中国大约44%的工商业用电量通过参与市场形成用电价格。而此次改革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
万劲松强调,这次改革意味着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迈出的重要一步,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