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市场发展渐趋稳定 PPP服务机构行业发展分析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服务领域成熟的运营模式,通过引入具有投资及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我国PPP模式在经历若干发展阶段以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国内PPP模式最早探索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国家计委核准的基础设施领域BOT试点项目。以2014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志,国内PPP进入了大规模推广阶段,聚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相关领域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2022年,财政部进一步强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严格审查新项目入库标准,引导PPP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累计投资项目数量多、规模大。截至2022年底,财政部PPP在库项目(含储备清单)约1.4万个,总投资20.9万亿元,以项目公司成立为标识的落地率约77%。PPP模式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相关资料图)
PPP市场发展渐趋稳定
我国PPP市场快速发展,管理库在库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2022年1月份,我国PPP管理库在库项目累计达到10254项,投资额达到16.2万亿元。但从项目整体增长趋势来看,我国PPP项目整体增长放缓,市场发展渐趋稳定,进入消化存量阶段。
从PPP项目中标情况来看,2017-2021年我国全口径PPP项目成交数量和成交规模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17年达到顶峰。2021年,我国全口径PPP项目共成交1019项,总投资额达到2.32万亿元。
202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明确了PPP规范发展的思路;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PPP服务机构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当前PPP模式中的大量项目仍需依赖地方财政补贴:截至2022年末,需地方财政补贴的“可行性缺口补助”及“政府付费”两类回报机制已成为PPP项目的主流,二者合计占所有PPP项目比重近97%(图6)。大规模补贴对大量使用PPP模式的中西部省份的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披露,2022年三季度末,全国行政区有PPP项目在库的2763个行政区中,财政支付能力超7%预警线的行政区695个,超10%红线的34个,二者合计占有PPP在库行政区的26.4%。
中西部地区更多使用PPP模式。相较于同样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PPP模式在中西部的使用多于东部传统经济强省。贵州、四川、河南位列PPP累计投资额前三,云南、广西、河北、新疆等省份吸引PPP投资总额也位居前列。
PPP服务机构行业发展分析
PPP服务机构已从较少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小众服务,几乎在一夜之间演变为行业重大热点,吸引了一大批工程咨询单位、科研院所、设计院、金融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外资咨询等服务机构进入和参与,并伴随“大众创业”热潮。
《中国PPP蓝皮书: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21)》指出,在PPP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当前,若个别地方还是过于强调融资理念,甚至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忽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引起警惕并加以纠正。
必须坚决摒弃这种借PPP变相融资的错误观念,切忌在困难时期盲目搞“大运动”,要坚守PPP的初衷和本质,科学论证PPP项目的可行性,合理评估政府支出和财政承受能力,规范设计采购方案和合同文件,严抓绩效监管与按效付费,将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作为实施PPP项目的目标导向。
目前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方以建筑承包商为主,专业基础设施资产投资方和管理机构占比极低。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长线投资者仍然没有系统性地布局基础设施股权资产,在债务融资利率下行和资管新规的双重约束下,名股实债等传统投资方式需要找到一个新的配置方法。PPP模式的基础设施股权投资,为上述资产配置提供了足够灵活和具备保障条件的途径。
同时,推广运用PPP模式是一项国家决策部署的长期事业,不同地区在发展PPP的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思路和侧重点,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资的协同效应。
想要了解更多PPP服务机构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PPP服务机构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PPP服务机构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PPP服务机构行业的市场规模、PPP服务机构市场供需求状况、PPP服务机构市场竞争状况和PPP服务机构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对PPP服务机构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