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深 “红旗双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今天我们就走进昌硕街道的双一村,一起去看看在党的带领下,林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的“红旗双一”。
在昌硕街道凤凰水库的库尾,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双一村。在安吉众多的明星村当中,双一村是出名最早的一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林业方面闻名全国。
“解放前,双一村道路狭窄,交通闭塞,山林荒芜,田地贫瘠,村民们过着穷苦的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双一村村民分得山林田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1950年,村里成立护林委员会和12个护林小组,家家户户订立护林、防火公约,并与邻县邻村建立护林联防关系。在1954年,村里成立了初级林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当时安吉县第一个林业社。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双一村立足山区,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毛竹产业,总结出“留笋养竹、劈山抚育、松土施肥、扩大面积、适时钩梢、防治虫害、合理砍伐、综合利用”8项丰产技术,毛竹蓄积量明显增加。”今年已经70岁的原村主任李训卫说。
因为毛竹种得好,1956年、1958年、1979年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林业(农业)先进集体,获林业部奖状;1959年与1973年,国家林业、科研部门两次编印双一大队科学育竹的小册子;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来参观、考察;与此同时,双一大队还派近百名青年能手前往湖南、江西等省传授掘退毛笋、毛竹钩梢、加工毛料等技术。
因为毛竹资源不断丰富,双一村依托竹林经济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富裕村,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自行车成为了每户人家的标配。“我在工厂干了一个月,就买回来一辆自行车。”回忆起那段日子,李训卫满是自豪,“当时,一个壮劳力每天在县城干活能拿2毛钱,而我们村的壮劳力每天能拿2块钱,到了年底还能拿到毛竹林的分红,日子真叫一个红火。”
同样,双一村也是全县最早建立农民文化宫和大寨房子的村子,“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通过种植毛竹和毛竹加工,村集体和村民都很富裕了,就在每个自然村建造农民新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寨房,一共400余间,统一样式,每户人家有两层,并配一间小平房。因为村强民富,其他村的姑娘挤破头也要嫁到双一村来。”李训卫笑着说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双一村也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毛竹种植不仅为双一经济,也为双一提供了自然生态美。“我们村为优秀党员家庭挂红灯笼,激励党员带头,村民齐心,共同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同时大力发展旅游文创休闲产业,在2018年,电视剧《青恋》也选择我们村作为外景拍摄地,现在村里也建起了旅游集散中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星说。
如今的双一村,凭借着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不仅吸引了影视剧前来取景拍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游玩。在生态发展这条道路上,走得顺风顺水的双一村,正在焕发全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