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连心桥” 做好“呼应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调研时提出的。这十六字要求,一直刻在友谊社区进门前厅的墙上,也刻在每一位社区党员的心里,体现在一件件民生实事里。

“郭大伯,你不要着急,我们陪您一起去采购,您腰不好,我们会派工作人员给您送到家里,放心好了!”友谊社区书记沈强拉着郭大伯的手说到。“谢谢,谢谢,幸好有你们。”郭大伯激动地说。郭大伯家住友谊新村,今年年过七旬,家里有一位患病的儿子,儿子自己从不出门,也不让郭大伯轻易出门,所以每次采购生活必需品,郭大伯都必须采购十天半个月的物资。社区书记派了三名工作人员全程陪同采购并且送货上门。

/mcnpic/202108/20210809/2021080916284939536105748.jpeg

/mcnpic/202108/20210809/2021080916284939547478543.jpeg

友谊社区党委书记沈强说,郭大伯的情况值得人同情,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如何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让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更加灿烂,这是使命和责任,也很好地体现了践行“呼应为”的初心。

/mcnpic/202108/20210809/2021080916284939915661902.jpeg

下一步,友谊社区将继续深化以“服务居民零距离”为初心目标的“六合谊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坚定不移把“呼应为”贯穿于工作始终,发扬“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的作风,以一流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力争让每一位辖区居民过上有品质的“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