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76万平方米
2月16日,记者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2021年,山西装配式建筑政策举措逐步落地,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健全,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76.5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23.26%,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除大同市、晋中市外,其他各市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据悉,按建筑类型分类,居住建筑435.53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34.98万平方米,其他206.02万平方米。按结构形式分类,混凝土结构建筑468.67万平方米,钢结构建筑278.40万平方米(其中,钢结构住宅24.3万平方米),木结构建筑3.14万平方米,其他26.31万平方米。装配化装修建筑面积43.26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12.07%。
山西晚报记者获悉,山西各市积极培育生产、设计、施工等企业,新增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13家,总量达到46家。全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4家,产能约3680万平方米,比2020年翻一番。目前,全省11个设区城市均有产业基地,实现百公里范围内产业基地全覆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体系全覆盖,满足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部分基地还辐射服务周边的北京、陕西、河北等地。
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推进措施不到位,奖励激励政策未有效落实。各市未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建设条件、容积率奖励、资金奖补、绿色金融等政策要求。此外,发展质量不高,虽然全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但整体发展质量不高。一是民用建筑少。全省197个项目中,民用建筑93个,工业建筑104个,民用建筑占比47%,没有超过半数。二是高装配率项目少。装配率低于50%的90个,50%与60%之间38个,高于60%的69个。60%以上高装配率项目占比35%,但均为工业建筑项目,无居住建筑项目。
2022年,山西将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要达到21%(太原市、大同市达到31%)。同时,督促指导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培育高装配率居住建筑,稳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加强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积极采用驻厂监造方式,实行全过程质量责任追溯。采用视频记录、各方现场监督等方式,加强施工安装、节点连接灌浆、密封防水等关键部位和工序质量安全管控。探索分层验收、分项验收等方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