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万吨线靠“卖碳”年可获利2300多万!华新水泥抢抓碳减排新机遇

湖北,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所在地,也是全国最早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的地区之一。在湖北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中,以碳排放权交易引导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是重要一招。现在,越来越多湖北企业都算起了“低碳账”。

发电行业,是碳排放的第一大户,也是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行业。去年,参与交易的46家湖北发电企业表现不俗。

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强:“从目前第一个碳交易履约周期来看,我们实现了配额的盈余。”

碳配额,是生态环境部综合考虑行业和企业能耗,每年给企业分配的碳排放量额度。如果盈余,则可以卖出去挣钱;如果不够,则需要在碳市场上花钱购买。去年,华电湖北公司的碳配额实现了盈余,是企业持续的节能减碳发挥了作用。像这台不用煤炭,只烧树皮、谷壳的生物质发电机组,仅去年就实现了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

华电襄阳公司生物质运维部主任刘三举:“5万吨的二氧化碳就是相当于137公顷森林一年的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按照目前50元每吨的交易价格,华电湖北公司这一项目通过碳交易可获利250万左右,但投入却高达6000多万。表面上看,这笔账并不划算,但从长远来看,华电湖北公司觉得很值。

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强:“国家每年给我们的排放指标在下降,如果我们不加快降低节能减排的强度,可能今后就会额外增加相关费用来支付碳总量,这是一笔此消彼长的账。”

现在,华电湖北还在全省布局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力争在“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

碳市场开市交易后,碳交易已经成为促进像华电这样的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驱动力。但这种转变,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14年,湖北在全国就率先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将全省发电、钢铁、水泥和化工四大行业的重点企业,都纳入其中。在头几年,很多企业年年都买配额。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水泥业务部主任杨宏兵:“这么多年也是20块钱到50块钱(一吨),目前处于一个相对的高位,这种额外买碳给企业所造成的成本和多生产一吨产品所挣到钱来比较,很多企业选择我宁可去买碳来多生产产品来挣钱。”

但随着给企业的碳配额逐年下降,碳价也水涨船高,华新水泥发现,靠买碳生产来挣钱越来越难,投入研发,提效降耗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在碳交易的倒逼下,华新水泥累计投入30亿元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引入,形成了国内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窑协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技术”,将生产窑里的煤炭换成城市垃圾。如今华新水泥全国40多家工厂里,已经有31家开始利用替代性燃料,平均替代率达到7%,而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只有1.5%。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水泥业务部主任杨宏兵:“2021年的销售收入是334亿,共排放了4900万吨的碳,折算到每万元销售收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与2017年同比的话下降了31%。”

去年,仅华新水泥黄石万吨线就处理了生活垃圾10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6.7万吨。计算下来,靠“卖碳”就可获利2300多万元。接下来,水泥行业也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提前转型后的华新水泥,不但没有压力,更是看到了机遇。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水泥业务部主任杨宏兵:“全国交易市场水泥被纳入了以后,也会让整个水泥行业积极地去投身于碳减排,我们在替代原料方面已经有相当的优势,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去减少他们的碳排放。”

截至2021年12月底,湖北碳市场配额共成交3.65亿吨,成交总额86.51亿元,总开户数、市场履约率等指标全国领先。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交易事业部负责人陈远:“每日都有新增开户(未来将)进一步压实企业碳排放管理责任,促使经济主体主动降低排放,形成全社会有效的碳排放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场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的时代浪潮正在滚滚袭来!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3月17-18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诚邀政府主管领导、行业技术专家、科研单位、水泥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等,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途径,加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华新水泥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