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看!硅料大王难逃“躺赚”魔咒?
“躺赚”令人嫉妒,但有时也让人掉“坑”里。
11月1日,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大全能源)股价小幅低开后,呈现震荡上扬走势。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为52.55元,上涨3.59%,总市值1084亿元。
前两个交易日,大全能源连续下跌。10月27日晚间,大全能源发布了今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246.78亿元,同比增长197.15%;净利润为150.85亿元,同比增长237.23%。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达55.6亿元,同比增长约140%。由此,也成为今年科创板最赚钱的公司。
(相关资料图)
大全能源营收大增的原因,主要硅料供求关系持续紧张,加上其年初新增产能释放,2022年1-9月公司硅料销售量利齐升,完成多晶硅产量10.01万吨,实现销量10.95万吨,进而实现业绩显著增长。预计今年四季度产量为3-3.2万吨,全年总产量实现13-13.2万吨。近一个月,大全能源获得7份券商研报关注,平均目标价为67.02元,甚至中金公司给出了72元的目标位。
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大全能源的账。就在三季报发布的次日,大全能源当日股价就下跌了2.27%。而从7月5日的77.19元,跌到10月12日的46.73元,股价跌去了30元。如果从其去年8月的历史高点96元算起,股价已经腰斩。
一边是业绩热得发烫,一边是股价连续下跌,这也让股吧里的投资者分成了两派。部分投资者认为,“利好出尽,局部顶部已到,下周结合加息,一波低开低走,向新低前进!”还有的则表示,这是“妥妥的底部。”
一
事实上,硅料几家龙头企业股价都很低迷。硅料行业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并称为国内的“硅料四大天王”。大全股价连续走低,通威股份跌破了所有均线支撑,有继续下探的风险。协鑫科技和新特能源虽是港股,但与大全能源一样从今年7月开始连续走低。
这可是稀罕事,要知道,这几年谁拿到硅料谁就能“躺赚”。
从2020年12月开始,作为光伏生产原材料的多晶硅一路疯狂涨价。以致密料为例,2020年12月均价在81元/kg左右,一年后就飙升到270元左右。而这两年更为疯狂,2021年,硅料价格约为8万元/吨,但到今年7月,已经高达30万元/吨,创10年新高。
硅料价格大涨,也让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企业,比如“硅料四大天王”赚得盆满钵满。以大全能源为例,根据其公告,仅在10月,已经连续披露了三个多晶硅采购大单。按照PV InfoLink每周公布的硅料价格测算方式,合计总金额超过1900亿元。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人想在硅料上“躺赚”更多的钱。比如,通威股份还拟分别在云南保山和内蒙古包头投建合计年产4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投资总额合计280亿元。而大全能源在去年12月就计划投资85.5亿元,建设1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
这一幕似乎十分眼熟。10多年前,光伏产业也是一轮疯狂扩产,然后遭遇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而那一轮危机中,大全能源好不容易才熬过来。难道说,现在距离下一轮的危机又不远了?
大全能源的控股股东是大全新能源,大全新能源的前身是新坝综合厂。1966年,徐广福进入该厂,并使之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电气制造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2005年,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成为了了中国首富。由此,各路人马和资金蜂拥而至。2007年初,徐广福也决心涉水新能源,并于当年6月在重庆建设大全一期的多晶硅项目,2008年7月多晶硅下线。
期间,虽然遭遇了金融危机,但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旺盛。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了6倍左右。而大全新能源也在2010年2月实现了满产,产能达4300吨。同年10月7日,大全新能源登陆纽交所。
但好景不长。2011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随后,欧盟跟进。由于,彼时的中国光伏产业特点是“两头在外”,即一头是产业链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另一头就是产业链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
因此,当国外市场开始“关门”之后,国内的整个光伏产业开始进入一个下降的周期中,多晶硅价格更是一降再降。而国内的光伏产能却明显过剩——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吉瓦,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22吉瓦,而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据全球60%以上。
很快一轮惨烈的淘汰赛开始——有一组未经考究的数据,2012年,国内有超过90%的光伏企业,都在欧美发起的双反危机中破产倒闭。产业整体损失超过20亿美元。甚至还导致了当时光伏龙头无锡尚德的最终破产重组。
那段时间,大全新能源的股价从上市之初的14美元直跌至1美元以下,收到退市警告。
祸兮福之所倚。2016年,国内光伏产业开始出现了阶段性回暖。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优胜劣汰,尤其是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带来的冲击波,让国内光伏企业开始深挖国内市场,并提高产业竞争力。
到2021年,取消补贴光伏平价上网,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强势的竞争壁垒,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企业。
简单说,如今中国光伏企业不再受“两头在外”的制约了,尤其是美国和欧盟若再向中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他们受到的伤害一定更大、更深。
二
那么,对大全能源等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是不是高枕无忧了呢?
当然不是。首先所有的商品价格没有只涨不跌的。当年贵州茅台股价持续上涨,很多人盲目跟进,认为公私募都看好且贵州茅台具有金融属性就不会跌,可现在不也跌到了1300元左右了吗?
据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保持快速扩张趋势,硅料有效供应的明显增幅将从三季度中后期开始,并集中在四季度落地,这意味着硅料价格将开始走“下坡路”。硅料下游环节企业也持有这一观点。
如果硅料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对生产硅料的大全能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最大的危机还是周期性。目前虽然主要市场由海外转到了国内,但周期性的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是诸多行业的通病,比如“猪周期”。价格高的时候,一拥而上,导致产能过剩,结果价格大跌,行业洗牌。然后再价格逐渐回暖,周而复始。
具体到大全能源来说,好消息是,其负债很低。2022年三季报显示,大全能源货币资金高达216.62亿元,流动负债合计也不过77.56亿元。显然,其流动资金十分充沛。
请注意,大全能源还将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即多晶硅)项目涉及的80.03亿元将全部使用募集资金,丝毫未使用大全能源自有资金。尽管对此种做法,外界看法不一。
但客观地说,2011年那波危机中,很多光伏企业就是因为快速扩产导致高负债,结果价格一跌,企业自然而然就陷入了危机甚至破产。而保证流动资金,也就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二级市场的大全能源来说,从2020年开始光伏大牛行情已在去年底进入了高位调整行情,即便类似大全能源这样的股价接近了其历史底部区域,以及四季度预期,也要多看少动。毕竟,周期性魔咒不是开玩笑的。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