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建立“巡察智库” 淬炼巡察“利剑”

巡察监督如何做到“精准出击”且“成效显著”?湖北省通山县通过创新机制,将“整改联席监督”与“靶向能力培训”双管齐下,为巡察工作增添新活力。

日,在通山县委巡察办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辩会”正在进行。该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对某单位的巡察整改报告进行逐一点评:“仅用‘加强学’来回应资金监管漏洞问题,这是在避重就轻!”“超期项目必须明确追责的时间期限。”看到这些犀利的评语,列席会议的单位负责人频频点头,认真记录着每条意见:“原本以为提交报告就算完成任务,没想到要面临如此严格的审核。”

这正是通山县新推出的巡察整改联席会议现场。今年以来,通山县整合纪检、组织、宣传等多方监督力量,构建了“问题联审—难点联攻—效果联评”的全新机制。工作台账显示:三个月内, 县委巡察办已成功召开2次联席会议,促使12项“纸面整改”问题重新整改,相关单位负责人被约谈。“以往的整改监督各自为政,现在形成了协同作战的模式。”通山县委巡察办相关责任人介绍。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通山县也注重巡察队伍的能力建设。在3月举行的培训会上,县委巡察办的业务骨干分享谈话技巧:“从财务报表的异常波动入手,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台下,新抽调的干部夏如生认真记录。夏如生表示:“过去查找问题毫无方向,现在经过培训,我对如何发现问题、查找哪些问题有了清晰的思路,学到的方法非常实用。”

“巡察不能‘一巡了之’,不仅要让监督的利剑更加锋利,还要完善制度体系。”通山县委巡察办负责人称,该县正探索将巡察整改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并同步建立“巡察智库”,吸纳审计、财政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只有让巡察利剑时刻保持锋芒,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