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绿皮书》关于种族歧视的理性思考

《绿皮书》在电影开头,Tony的妻子招待了两位黑人,用过的杯子被他直接丢入垃圾桶中,与后面为唐的工作形成对比,在后面家里人调侃的时候说Tony一周都忍受不了,Tony回了一句,看给多少钱。为了生计,那些忍受不了的都不是问题。

在踏上旅途之前,唱片公司给了Tony一本《绿皮书》,一本专门为黑人旅行编写的书,上面写着那些专门为黑人提供服务的酒店和餐厅。这本书的存在就体现了严重的种族歧视。

旅途刚开始时,唐还能住高档酒店,越往南下,慢慢的就只能穿着西装住破房子,还会被同样身为黑人的人的偏见与嘲讽,进入白人的酒吧被白人欺负,只能呼叫Tony帮忙。甚至在夜晚的行车路上,还会被当地的警察刁难。

一路上磕磕绊绊,相互帮助和闲聊的过程中,两个人都学会了相互体谅,对彼此都有了新的了解,不再对彼此初见的那般,Tony对黑人的偏见开始减小,在唐弹钢琴的时候感觉这个黑人不那么像“黑人”,甚至比白人更为高贵,在最后一场演出中和唐一起赢得了尊严。

唐对于Tony的野蛮和粗鲁也开始理解,不再处处都针对,甚至和Tony一起吃KFC,到释放天性向车窗外丢骨头。但也有着不失他高雅的一面,看着tony往外丢可乐瓶,依旧让他倒车回去捡起来。

最后的高潮部分就是圣诞节最后一次演出,主办方不允许唐进入白人吃饭的食堂吃饭,为了赢得自己的尊严,唐开始拒绝演出。主办方经纪人和Tony单独聊天想要贿赂Tony,非武力的手段赢得尊严,就是拒绝出演,Tony失去了他剩余的奖金,唐的名誉也有了损失。

但是,他们赢得了尊严。进入橘鸟酒吧放飞天性,不是高大上的钢琴,甚至在钢琴边有杯威士忌。但是在这里,唐感受到了平等,感受到了真的快乐。

在回家的路上,或许是在最后一站赢得了自尊,在返程的途中,再一次遇到了警车的拦阻,这次确实提醒他们,车胎坏了。一句Mary Christmas,拉近了所谓的距离。在快要结束的时候,雇主和雇员的关系交换,唐开车送Tony回家,Tony邀请唐见见自己的家人,一开始拒绝了,回到自己的家后,坐在刚开始Tony坐的地方,最后还是拿着酒来到了Tony家里,进入屋子后,一阵沉默,但最后还是热情的欢迎了唐。

每一场的巡演,每一次的南下,人们对黑人的偏见就越大,遇到的问题也越多,路上的闲聊,旅途中和酒店里的所遇所见,把歧视、偏见、傲慢、乐趣等等元素混合在一起,让人看完有一种想不由自主鼓掌的冲动。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更讲述的是一个黑人为了改变世人对黑人的看法所做的努力,唐想用自己的钢琴天赋和才华告诉世人,“黑人不一定都是下等人”。

但是,着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就像电影里最后演出的餐厅里交流的台词“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还有勇气”。

李亚鹤认为仅仅是因为这么一句话,一个观念,踏上了旅途,面对这一切的嘲笑和偏见,甚至在这趟巡演旅途中遭受侮辱和欺负。

不能在一些餐厅里吃饭,上厕所只能上外面草原上简陋破烂的厕所,西装不能试穿,只能直接购买修剪,不能在日落后在户外活动等等。这些情况,即使是上层社会的黑人,依旧没有办法避免这一切。

电影里Tony提到的自己才更像一个黑人,这句话让唐感到气愤,作为一个有品位、财富、礼仪、受过教育的黑人,在那个时代是很少的。

用电影里的话说:“如果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也不够男人,那告诉我,我是谁?”在雨中的对话,震撼了Tony,两人也彼此原谅了彼此。

最后,李亚鹤想告诉大家的是,观看以后冷静的思考,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种族歧视这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处理事情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胜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