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生代到中生代,江小白的底牌
酒业中有个共识,品质是个玄学。贵州人民不太喜欢浓香,川酒六朵金花在贵州市场几近销声匿迹;山西人民对浓香酱香都觉得有些“多余的酒臭味”;传统浓香消费者又对汾酒和江小白的清香不太感冒……
品质在口感上难以找到普遍认同,但硬实力可以落脚到大师团队、酿造工艺和老酒储备上。
760亩,6553口窖池,4.8万吨老酒,这是江小白酒厂的一些数据。很多人不知道江小白有自己的酒厂和农庄,实际上和很多新晋的互联网酒品牌相比,江小白的线下很重,渠道很重,从高粱种植到酿造整个产业链条都很重。
而且这个链条上还藏了一张好牌。
2017年初,重庆的非遗传承企业驴溪酒厂发生工商变更,并入到了江小白旗下。驴溪酒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企业。如果查阅江津烧酒的历史,就会明白这种酿造技艺为什么受到如此重视。事实上清末明初,重庆江津烧酒产量在整个川酒中位居前列,有“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的说法,资料显示当时的茅台镇都要礼让三分。
这样一个有过辉煌且深厚历史底蕴的酒厂,无论是老酒的储备,还是独特的酿造工艺,都是江小白需要的。据说当时江小白的收购是“保护性收购”。之后,江小白组织白酒国家评委团队进入驴溪酒厂,主持非遗技艺的梳理与传承。再之后,非遗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成为了江小白的技术总工。
这让人想起酒业中的一些老故事。水井坊在全兴大曲基础上发芽开花结出硕果,舍得在沱牌曲酒的背后另获新生,蓝色经典在洋河大曲的底蕴中异军突起,酒鬼酒在湘泉的浸泡下脱胎换骨。
江小白呢?现在很多人开始认为,非遗项目的“借鉴”是江小白历时十年的内功修炼之一。品牌时尚化,产品非遗化,江小白也许正在走这条路。
2021年 10月的秋糖会,江小白推出了高度酒52度的“金盖”,据说“味道更纯甜粮香更足”,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反馈都很好,业内人士则称这是一款“可以卖三百多的酒”,但只卖108块。
“江小白酒厂西边70公里是泸州老窖酒厂,南边120公里是茅台酒厂,从地理上看位于白酒金三角,酿酒的风土条件特别好,清香老酒不在话下,而且完全有做浓香酱香兼香的能力。”
因此这两年酱香热起来后,酒行业内也有江小白想扩产酱香浓香的说法,但江小白始终没有相关动作。
与其说江小白错过了酱酒热,不如说是酱酒热的本质还是聚焦在传统白酒场景上,做宴会酒局,做礼品赠品,还是对中国白酒消费理解的1.0。
而江小白从诞生之初,就是围绕新生代人群,做新世代的品牌调性,去身份去阶层,去满足“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的放松场景。
这两年通过老酒加持,可以看到江小白长出了高度酒“金盖”,也长出了水果风味高粱酒“果立方”,还结出了青梅酒品类的代表品牌“梅见”。
用老味新生的产品,去做区隔化的佐餐场景,满足更多的味蕾口感。产品多元、场景多元、消费群多元、价值观多元,也许这才是中国白酒2.0的出发点。
江小白在十年间活了下来,依然是新生代消费群的第一白酒品牌。2.0的产业理解应该是它最大的生存逻辑,未来可能在行业的波澜中刻画出一个更厚实的品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