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战士虞鸣非:难忘四明鱼水情

近日,大岚镇大俞村组织党员代表、烈士后代一行9人,专程赴上海拜望了百岁老战士虞鸣非。短暂的会面,虞鸣非老人兴奋地辨认老照片,重温当年在山区斗争故事,深情缅怀牺牲战友,给大家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临别时,腿脚不便的虞鸣非老人坚持要送一程,叮嘱女儿陪大家在上海逛逛,充分展现了老战士对老区人民的拳拳之心。

女武工队长

1941年6月,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相公殿伏击日寇,打死打伤敌人16人,这场战斗震动了三北大地。革命的种子在虞鸣非心中扎下了根。1944年7月,虞鸣非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革命队伍。

大俞村位于四明山腹地,群山连绵,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自1938年村里建立党组织后,始终未中断过革命活动,特别是在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后,大俞村成了游击队员“藏柴山、打游击”的红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个仅52户200多人的山村,先后有18人加入党组织、30多人参加革命队伍,还有3位烈士血洒人民解放战争战场。

1947年3月,因华中局联络部一位单线联系人被捕,虞鸣非中断了与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联络。她设法与北撤时留在浙东敌后坚持斗争的中共四明工委取得联系,获悉四明山区迫切需要干部重建武装,恢复根据地。她迅速联系组织了一批青年工人和学生回到浙东,后分配到四明山中心区,她化名洪菲,在县委书记黄连领导下,先后担任佐溪乡党支部书记和大岚区委副书记兼区长等职。

虞鸣非带领全区干部深入山村发动群众,由点到面建立各乡农民武装,在此基础上组成区武工队。当年,她腰插手枪,一身正气的英姿飒爽模样,被老百姓口口相传,都说大岚山来了一位新四军武工队女队长,能文能武,双手使枪,百步穿杨。她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和小调,威名远播。

艰苦战斗

面对国民党反动军警的围追堵截,虞鸣非带领武工队声东击西,坚持战斗在四明山区。那时她所在的18人革命队伍,面对几万敌人的围困,深入四明山,在仅带着50公斤米、一些盐的艰难条件下,与敌人周旋。“我们18人,从10月进入四明山,直到农历春节才下山,一共就带了100斤粮食,很快就吃完了,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非常艰难。”

在大部队北撤后,虞鸣非与游击队员坚持在四明山地区开展斗争,大米吃完后,队员们就自己想办法。队伍里有3位队员是当地人,通过与乡亲们联系,购买了一些玉米。“当时的玉米非常硬,难以下咽,但是为了坚持斗争,大家只能啃着玉米,喝着溪水,坚持了小半年。”

对于乡亲们的恩情,事隔70余年,虞鸣非仍难以忘怀,她说,在艰苦的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当地群众如同亲人一般,革命斗争得到了群众的鼎力支持,才有了抗战和革命的胜利。

情系烈士遗孤

这次走亲中,虞鸣非认出了大俞村烈士沈荷花的孙子俞军宝,她心情沉重地向大家讲述了与沈荷花、俞世华(俞军宝之父)的故事。

1949年6月1日,闻讯宁波市区和奉化溪口已解放,虞鸣非与区干部还有武工队战士23人,前往溪口汇报工作。“我们从大岚区地母殿出发,经过亭下村,天色已晚,就在村中学校留宿一晚。没想到第二天早晨6时许,突然遭到敌人的包围袭击,一时间枪声四起。我立刻命令武工队严阿葵带领队员先冲出去,占据有利地形后,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他没有辜负同志们的期待,率领10来个战士趟过溪水,以坟滩为依托,坚决反击。”20多分钟后,虞鸣非与严阿葵各自率领战士们突围成功……

“战斗中,我们武工队的司务长诸世义、炊事员沈荷花、队员俞顺青不幸牺牲。其中,沈荷花原本就是烈士遗属,她的丈夫在北撤时牺牲,她还一度被反动派抓捕过,因从她嘴里撬不出东西就被保了出来,她在武工队做炊事员。”虞鸣非回忆道,“沈荷花留下两个孩子,小的被人抱养,大的就是俞世华,我一直放心不下,就把他带在身边,后来要去奉化县委工作,不得已把孩子托付给当时担任余姚县副县长的李华同志照顾。”

过了一段时间,虞鸣非到余姚看孩子。她把一支钢笔递给孩子,鼓励他要好好生活,长大了为人民服务。

后来,孩子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待,参了军,还去了北京的军校学习深造。虞鸣非说,“几年后,我丈夫去北京出差时,去军校看望了孩子,他表现很好,还立功受奖。听到这个消息,我才感到可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服务老区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虞鸣非与同在四明山战斗过的黄连结婚,并调到上海工作,但她始终牵挂着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红色土地,与大岚人民保持着密切联系。1983年离休后,虞鸣非担任南京西路街道离休支部书记、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副会长,还被聘为余姚市老区经济开发委员会顾问。她和老伴多次深入四明山区,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并积极扶贫助困,爱心助学,发挥余热。

在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之际,黄连动员上海有关部门和企业到四明山区域实地考察,利用山区的特点,办起花岗石厂、彩笔厂等。

2014年,黄连去世,虞鸣非按照老伴的遗嘱,将部分骨灰安葬在战斗过的大岚山上,与战友们一起长眠。2015年,90多岁的虞鸣非重返四明山区,捐了5万元,资助大岚学子,“看到当年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民的住房比城里人的房子还漂亮,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听说今年大俞村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把山乡建设得更好,虞鸣非连连点头,动情地说:“建好红色教育基地,可以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继承革命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虞鸣非初心不改、使命不渝、一心向党的精神,令在场的人肃然起敬,深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