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长龙山的故事

编者按:今天,长龙山抽蓄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发电,作为我省今年唯一投产的重大电源项目,意义重大。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项目建设的“见证者”们,包括前期办的老干部、建设单位特殊岗位有故事的建设者,项目所在村的村干部等,通过他们的讲述来展现发展抽蓄事业、践行生态发展的安吉故事。

0625004_001_01_b.jpg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长龙山项目部技术员白世通:

把图纸变成国之重器

见习记者 陈姣

早上七点,白世通从宿舍营地来到压力钢管厂,先召开每日班前会,交代好当日施工内容和安全、质量等注意事项后,便将施工人员送往3号施工支洞、导流泄放洞、下水库进出口等具体施工位置,随后就在现场进行施工监管和技术指导。

这是他在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中最平常不过的一个上午。2017年一毕业,白世通便从重庆来到安吉,参与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如今他已能独立编制高质量的金属结构安装方案,并解决现场施工难点,施工人员们都亲切地称他“白工”。

“金属结构安装包括压力钢管、平面闸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拦污栅等制作和安装。”白世通介绍,自己的工作就是通过审图、编制方案、报审、执行、监督等过程,让金属结构从图纸变成现实,成为抽蓄电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及自己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工程建设,他感概良多。“引水系统下斜井压力钢管安装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他说,下斜井隧洞开挖支护马蹄形断面的尺寸为5.0×5.9米,斜井角度为58度,长度约415米,加上弯段达到438米,属于超长斜井施工。“钢管下放到安装部位后,钢管外壁距洞壁仅0.7米,意味着在0.7米空间内作业人员需完成压力钢管外壁焊缝的焊接。”白世通说,这就必须克服空间狭小、通风照明及通信不畅、焊接烟尘对视线及呼吸的影响等困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焊接作业。

在他的全程监管和技术指导下,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中,顺利实现1147米引水下斜井压力钢管焊缝无返修;为1号引水系统压力钢管安装节省四个月工期……

长龙山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电力生产管理部副主任王美美:

24小时待命的“女战士”

见习记者 陈姣

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查看盘柜信号是否正确……确认机组各项状态良好,王美美向中控室反馈,上午9点一切就绪。自进入试运行以来,王美美的工作愈发忙碌,每天要跑好几次厂房,时刻关注机组运行状况。

2015年,结束云南溪洛渡水电站的工作后,王美美来到长龙山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成为新成立的电力生产管理部的副主任,负责电站整体运行,工作内容包括机组运行计划、上下水库调度、封闭区域安全管理等。

忙碌是常态。作为部门负责人,大大小小的事都和她有关。“运行管理是综合性的,涉及水电、土建、机电、水工等各方面各领域,做好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王美美说,从跨专业工作到接手新部门,为了方便工作,她经常一周全都住在单位。

除了白天正常工作,一直以来她都是“24小时待命”。“只有保障好水电,水电站建设才能更好推进。”她说。同时,她要兼顾现场维护;遇到打雷、下雨、爆破,深山里的塔基、线路等就容易出故障。“最近一次维护是凌晨2点,我们连夜赶到现场抢修故障线路,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对施工带来的影响。”

其实,早在项目建设前期,王美美就参与其中。从前期规划到实地勘探,从施工监管到完工检查,她一个环节都没落下。王美美回忆道,当时通电工作困难重重,各种“土办法”都用上了,比如用骡马运电杆、塔材、沙石。“在查看塔基时,因为在高山之间,道路不通,为了尽量避免破坏周边植被,就选择使用绳索直线攀登的方式,这可是技术活。”王美美开玩笑说,爬山爬多了,也就“学聪明”了,平时不穿新鞋子,“省得又划破,心疼!”。

中国水电十四局驻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

机电安装项目部技术质量部工作人员毕兴强:

从“新兵”到专业工程师

见习记者 杨卫丽

2019年7月15日,毕兴强从学校毕业后正式入职中国水电十四局,在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开启了职业生涯。

“毕业前没想过会去工地,而且在一线施工现场待这么久。”毕兴强笑着说,被分到安吉来建设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后,两年内他只回过两次江西老家。因为机电安装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通过机电设备,“水从它进来,电从它出去”,工期一刻不能耽搁。春节留守期间,他和机电组其他400多名同事一起坚守岗位。

刚来的时候,毕兴强对机电安装的具体工作还带着一丝懵懂,也不适应地下厂房空气质量、光线等现场施工条件。起初半年里,他背着40多公斤重的氧气罐来回换气、携带各类仪器设备爬钢筋笼,锻炼作业岗位必备的体力。他经常爬上10多米高的施工平台来克服恐高。

经过两年摸索学习,他从一名只会竖立尺子的新人成长为一名专门负责电机方案编制、质量验收、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的专业工程师,真正跳出书本,以实战积累经验。期间,为解决1号机组电机安装环节出现的难题,他和团队一起研究方案、发明专利,并通过编制QC课题、科技项目课题研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为其他机组的机电安装积累了经验。

值此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发电之际,一直坚守在长龙山电站地下厂房的毕兴强说,“亲眼见证了首台机组从座环蜗壳组装到整台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各项试验指标优良,作为建设者,自己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

原发改委副主任、长龙山协调办主任胡炯:

名副其实的“追梦人”

见习记者 杨卫丽

2002年,县委县政府委托华东勘测设计院编制“天二”项目选点规划;2006年6月,县政府与中国三峡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项目合同关系转换协议……

时隔十多年,回忆起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前期争取历程,当年的一幕幕又清晰呈现在原县发改委副主任、长龙山协调办主任胡炯的脑海。在他看来,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是全县上下咬定目标、矢志不渝争取来的,这其中也包括他和整个团队十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

“在2014年,国务院将抽水蓄能电站审核权下放到省里,我们在同年12月就拿到了省发改委批复的意见函,并且在2015年10月,获得了省发改委下发的项目核准文件。”对于抓机遇的速度,胡炯对自己的团队颇为自豪,在一年内就从拿到‘大路条’到获得项目核准,得益于扎实的前期工作,包括从环评、水保、移民安置、国土等方面组织的单项审查、行政许可办理。

“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周要飞两次北京。”在频繁对接过程中,“天二”项目的名称变成了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在一次和国家能源局水电处干部的交流汇报中,大家经商议后,建议将‘天二’更名为上水库选址区域的地名——长龙山,以‘北有长白山,南有长龙山’来表达对项目建设的美好愿景。”他说。

从2001年到2014年,在这十多年争取项目落地的过程中,胡炯也听到过很多不同的声音,有肯定,有疑虑;历经过许多波折和起伏,有认可,也有质疑。但凭着对各方面站址条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他始终对安吉争取和建设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充满信心。

2015年11月27日,项目开工建设,并定下2021年7月1日前首台机组发电的目标,再到如今梦想成真。这二十年来,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每一次取得重大进展、每一次建设完成重要节点,他都为之振奋。“这种心情,就像看到自己种下的果树,开花结果了。”

天荒坪镇长龙山协调办公室主任楼正才:

“跑”出来的协调工作

见习记者 杨卫丽

走进天荒坪镇长龙山协调办公室主任楼正才的办公室,墙上两张泛黄的长龙山抽水蓄能水电站征迁移交示意图格外显眼。

“从2015年开始,我们团队7个人开始负责6个自然村6000多亩林地的征迁工作。”他说,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16年至2018那段时期,唯有“困难”;如果要形容第一个月的工作,唯有“艰难”。

任务下达时,恰逢清明节前一个月。要在一个月之内完成300多穴坟墓搬迁、新墓建造,绝非易事: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选好新墓地址、筹集建设资金,每一件事、每一点时间都拖不起。

同步进行的,还有土地纠纷协调工作。由于各村、各村民组、各村民之间关于土地界线归属不明确,征迁启动初期的纠纷并不少。“印象中,那时候的常态是天天往山上跑,连中午饭都带在身上。”楼正才说,一个点位接着一个点位实地去看,到林业部门查看原始资料,再到现场去协调纠纷,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来回跑5、6次。“有次在大溪外长龙山上,连续跑了一个礼拜,从早上一直到晚上。”

道路问题、饮水问题、毛竹问题……协调期间,楼正才的办公室成了小会议厅。白天,老百姓来反映问题;晚上,团队一起开会想办法。那段时间,他的工作就是在村民、施工单位、业主以及办公室之间反复循环,“我们相当于中间人,如何协调好各方诉求并解决好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楼正才说。

天荒坪镇银坑村支部委员、村委副主任李超:

村企结下深厚情

见习记者 陈姣

工程大面积征地、上下库连接公路贯穿而过……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自建设以来,便和天荒坪镇银坑村“碰撞出了不少火花”,而作为银坑村支部委员、村委副主任的李超,工程涉及村里的大小事,他都要参与。在这个项目建设上,他称自己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从2015年年底开始,他几乎“天天上山”,那辆“年纪轻轻”却看起来像报废的车就是见证。

建设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村民用水问题,困扰了他许久,特别受工程建设影响最大的第一、第二村民组。“那时候,一天能接十几个反映没水或接到浑水的电话。”李超说,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接到电话,就先给每户送桶装水应急,然后爬山重找取水口,前前后后两个村民组加起换了4个取水口。后来,村民们用上了凤凰水厂的“放心水”,水量水质才得到保障。“为补偿村民,村里承担了245户村民的入户费。”李超说。

宏大的工程里,企业和村里也结下了温暖情谊。在修建1号交通洞时,水电十二局需借用林道,便找到村委协调沟通,“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村里积极配合,合作过程也很顺利。”李超笑着说,因为这个契机,银坑村和水电十二局成为了村企合作共建单位。李超回忆说,在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时,水电十二局为银坑村提供不少帮助,包括帮忙新建一些基础设施。而在平常,银坑村组织活动也会邀请他们、逢年过节也会想着他们;一来二去,双方关系更近了。“邀请参加运动会,端午节带着粽子、绿豆糕去慰问……总之,双方关系越来越好了。”李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