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以“智”促“治”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

秀洲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以数字法治为突破口,以“互联网+监管”模式和“信用+执法”新场景应用为抓手,优化部门协同、统筹执法力量、整合监管事项,构建“整体政府监管+全闭环执法”的“大综合”数字法治体系,实现以“智”促“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今年,投入470万元升级“智慧城管”,并将其列为特色应用场景重点推进项目,处理各级平台派单18675件,处置率100%,同时,引入智能研判技术,实现智慧城管、渣土监管和智慧工地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为非接触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一、强化平台保障,助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

一是升级智慧城管。在以区级智慧平台为主,五个乡镇为辅的一主五副智慧平台体系的基础上,投入470万元建设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在原有152路监控布点的基础上,淘汰一批、提升一批、新增一批视频监控,实现监控点加密、补盲。目前,前端监控点位已完成安装79个,预计6月底全面上线运行。此外,引入智能研判技术,建立“短信通知—再次研判—现场执法”的三级处置机制,实现违章停车、越门经营等违法行为查询、报警提醒、立案生成、短信通知等功能,推动非接触执法的应用升级。今年以来,处理各级“智慧城管”平台派单18675件,处置率100%。

二是畅通便民渠道。紧盯“停车难、养犬烦”问题,创新建设城区机动车停车诱导系统,在中山西路、洪兴西路等主要出入口和停车泊位需求量较大的点位设立9块停车诱导屏,实时发布重点区域停车场、停车位的空余车位信息。配套开发智慧停车APP,整合停车资源,借助诱导系统,实现精准停车。并启动停车收费管理,设置高低杆相机、地磁等形式完善路面停车收费基础设施。目前,“智慧停车”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建设中。同时,创新数字化免疫办证和准养登记“一站式”服务,实现犬只管理登记、年审、认领、注销等“浙里办”全流程、“零次跑”服务。目前,全区共设立免疫登记点7个,已办理犬证2731张,办证率100%。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通过站点监控+车辆定位、智能接入+云上监控模式,健全行业监管平台,保障城市品质提升。目前,市区范围内环卫机械车辆(洒水车、垃圾压缩车、洗扫车、雾炮车等)GPS定位安装实现全覆盖,并全部接入智慧城管平台,实现站点、车辆云监控,实现可视化、实时化查看车辆使用状态、人员勤务状况、历史行车轨迹,推动全区环境卫生、市政、绿化日常督查和考核智能监管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三大十招”智慧平台作用,开展问题自查自纠,落实网格内地毯式排查垃圾死角盲区,形成网格长带班发现即上报,保洁单位配合接单即处理的模式,合力攻破垃圾死角。截至目前,共督办整改问题281个,整改率100%。

二、创新执法模式,推进综合执法日臻优化

一是实现信息化办案全覆盖。依托全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创新打造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的线上办案模式,推进执法办案信息化、执法监督实时化、执法调度可视化、执法案卷电子化,实现对执法全过程的闭环监管。今年以来,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611件,信息化办案率100%。同时,依据执法程序网上流转快的特点,创新“简案快办”及“繁简分流”制度,针对案情相对简单、违法事实清楚、当事人认错认罚的案件实行简案快办,今年以来,通过简案快办共办理案件157起,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二是力争非接触执法领域全覆盖。建立“互联网+”车辆管控科技地图、“一主五副”快速联动监管网、“大数据分析”企业诚信反馈表为核心的渣土车智能管控体系,通过 “一图一网一表”模式争取打造渣土车智能化管理新标杆。目前,已实现融合运用智慧城管、渣土监管和智慧工地等平台对渣土运输车辆在线监控,切实提升智能性、高效性。并依托“智慧城管”二期建设,提升平台智能化程度,通过数据研判、分析,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渣土运输监管新模式。同时,已与相关部门对接,计划实现“智慧城管”与智慧停车、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秸秆焚烧、灯光管理等平台互联,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共用。

三是探索执法信息数据公示全覆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信息数据公示是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实践,在信息化办案全覆盖的基础上,已实现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与浙江政务服务网数据互通,浙江政务服务网可自动抓取已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并进行统一归集和公开,目前,秀洲区执法信息数据已实现100%公示,实现执法信息掌上查、随时查,着力打造“阳光执法”。

三、推进场景应用,确保治理格局协同高效

一是开展场景式推进“综合查一次”。组织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执法队伍,对各企业的多部门多频次执法检查进行有效整合,制定场景式检查标准,以工贸领域安全生产为主线,向建筑业、水行政及新划转领域辐射,确定“7+N”类领域作为检查对象或检查场景,全面梳理监管事项,形成“菜单式”执法表单,实现“一站式检查,全事项覆盖”,实现高效协同,让传统执法更“智慧”。今年以来,安全生产领域共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246次,出动检查人员623人次,立案123起,目前,已梳理综合执法事项10个场景化应用清单及集成业务流程图。

二是开展一体式“综合改一次”。成立办案中心,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处理和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抽调业务骨干,专人专职统筹对“综合查一次”平台发现的事件进行审查并按照部门职责进行分流,对重大案件直接办理,各部门、各镇(街道)按照“繁案精办、简案快办”的原则,限时处置并将结果汇总,确保“一次检查、全部整改”。今年以来,依托办案中心,对“综合查一次”违法事件进行立案查处,共移交立案63起,作出处罚决定34起,其中跨部门移交立案40起。

三是开展量化式“综合评一次”。将“综合查一次”“综合改一次”的结果按照固定标准量化并纳入地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分别对评价结果为“优”“良”“中”“差”的市场主体,制定个性化措施。同时,以“执法+服务”为核心,围绕网格“大走访”,推行“一一零”信用修复机制,助力企业解决失信难题,主动送法入企,上门收集材料,做到“一次性”告知,做好“一站式”核查,实现“零次跑”修复,今年,共摸排出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104家,收到修复申请35家,已核准修复20家,有效提升城市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