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股大康农业股票 谜一般的扭亏

我大弗兰有一只农业股,上市已经整整十年,近两年每年都能走出翻倍行情。

2019年1月31日,最低探至1.42元,到4月25日摸高2.8元,堪堪翻倍。

2020年2月4日,股价被打至1.38元,到5月7日涨至3.05元,翻倍有余。

这只神奇的股票叫大康农业,一家业务囊括肉牛、肉羊、农资与粮食贸易及乳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

这家公司前身是大康牧业,“养猪致富”的典型。

 

2014年,鹏欣集团掌门人姜照柏入主大康农业,开始定增募资、海外并购的资本魔术。

今年5月,公司又完成了一笔15.93亿元的定增,用于缅甸50万头肉牛项目和瑞丽市肉牛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大肆收购的背后,大康农业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在财务报表上留下无数谜团待解。

谜一般的扭亏

自鹏欣集团入主大康牧业、并将公司更名为大康农业以来,虽然营收屡屡轻松过百亿,但从未曾有过任何一年,扣非净利润是正值。

 

数据来源:公司历年年报 湘股策制图

2019年,大康农业总收入134.88亿元,较往期上升0.70%;净利润6201万,上升109.05%;扣非净利润也上升了96.01%,但很不幸仍为-3315万。

业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司计提了高达5.82亿的商誉,且由于商誉主体为海外资产,在反复“套娃”之后并未被记入非经常性损益。

实际上,2018年减值的并非商誉全部,期末仍有高达5.57亿的商誉留在资产负债表中。

上述商誉,大康在2019年仅仅减值了1170万,从而使得公司净利润较往年大幅增长。

根据大康农业4月29日披露的《2019年度商誉减值测试报告》,其核心商誉来源“巴西资产组”并未实现盈利预测,且2019年利润下滑超50%。

如此一来,仅计提1170万的举动显得令人费解。

 

收购之时,大康农业对“巴西资产组”曾做出过较乐观的盈利预测。在2018年被打了左脸,2019年被打了右脸之后,今年给出的新盈利预测却乐观依旧。

减值测试报告中,大康预计“巴西资产组”两家公司的利润率将在未来5年逐步恢复,2020~2024年预测利润率依次为0.76%、2.31%、3.83%、4.39%和4.94%。

大康农业认为,上述利润率在5年之后将长期稳定于4.94%。

这在贸易行业之中已属较高水平。同样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上市公司厦门国贸,2019年净利率仅有1.13%。

因此,报告最终以16.26%的折现率算出了高达33.68亿的未来现金流,甚至高于“巴西资产组”含商誉账面值的33.19亿。

在减值测试报告中,大康农业并未对继续给出乐观预测做出任何解释,因此我等吃瓜群众亦没有了对其合理性做出分析的基础。

换而言之,这是一个谜。

谜一般的海外贸易

其实,大康农业的巴西资产组,其谜团远不止于其业绩预测的问题。

在2019年半年报前后,大康农业就曾因相关问题受到诸多媒体质疑,甚至直接质疑其“财务舞弊”。

因媒体质疑,大康农业半年报后吃了一封关注函,随即又收到一封问询函,其保荐人申万宏源还陪着收到一份核查媒体相关质疑的函。

所幸回复妥当,顺利躲过了质疑危机。

当时媒体的主要质疑是,巴西两家公司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奇高,客户主要为当地农户。

面对赊销对象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个人这一情况,公司非但没有做出充分保守的会计考量,反而将“农户关系”确认出了高达5.63亿的巨额无形资产。

除此之外,2018年合并财报中,大康应收账款列表的第一名、赊款高达2.93亿的是一家名为Future Empire Trading Limited(FETL)的海外小微企业。

当时,媒体广泛质疑FETL为空壳公司。但据保荐人核查,英国公司FETL加上其在我国境内的6家子公司,合计员工人数14人,倒也并非空壳。

 

不过,FETL携6家子公司的员工总数也仅为14人,是如何撑起动辄上亿的国际生意呢?

保荐人核查称,FETL对于国际农产品贸易及相关商品贸易业务有丰富实务经验和客户资源,作为不具有仓储条件的国际贸易商,主要从事提单贸易方式,2018年业务规模超过2亿美元。

无仓储,提单贸易。简单来说,FETL较大概率是一家以操作远期合约为主,辅以各种衍生品的典型大宗商品投机者。

也许是饱受质疑的缘故,经保荐人核查,大康农业与FETL已无后续合作。

不知是否从与FETL的合作中获得了启发,大康农业在2019年将远期合约玩得飞起。

 

2019年年报显示,大康农业该年取得的投资收益高达1.44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72.03%,形成原因“主要是远期合约交割产生的投资收益。”

除这笔投资收益外,大康还另外确认了高达1.28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52.7%,形成原因“主要是未到期的远期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

也就是说,大康农业去年通过折腾远期合约,取得了相当于其2019年公司整体净利润3.4倍的庞大收益。

自大康牧业设立以来,还没有任何一年的净利润达到过这一数额。

细思极恐的是,在年报中,大康农业为这两笔收益打上了“具有可持续性”的标签!

 

 

众所周知,期货市场中能持续维持高盈利的基金、公司乃至个人投资者少之又少。

大康农业对于远期合约收益的“可持续性”判断,满满的谜之自信。

谜一般的养殖业

其实,非但依赖远期合约的海外贸易业务谜团重重,大康农业布局的各种养殖业也颇为奇妙。

大康农业因被市场划分为猪肉板块,曾在去年有过短期股价暴涨。在今年年初疫情期间,股价从1.38元最高冲至3.05元,区间最高涨幅高达121%。

实际上,大康农业的猪肉业务处于一种既存在又不存在,与公司利润既相关又不相关的谜之状态。

 

大康农业的前身大康牧业,曾是“养猪致富”的典型,主业长期以生猪养殖为主。

但在鹏欣集团入主重组之后,似乎并不想在养猪上花费新任管理层的任何精力,在委托原大康牧业的实控人管理了两年之后,将该块业务全权托管给了一家名为江苏银河的外部公司。

这份委托协议中明确约定:“同意由江苏银河负责大康食品的经营管理,享有大康食品全部经营收益并承担其全部经营亏损,江苏银河按协议约定每年向公司支付固定收益款。”

协议签下之后,大康农业在猪肉业务上每年只是向江苏银河收取“固定收益款”。自此,猪肉的涨跌也好,相关业务的盈亏也罢,与大康农业再无相关,全由江苏银河获取或承担。

2019年年报显示,大康肉类食品及其子公司合计账面资产为14.08亿元,从江苏银河获取了3800万元的托管收益,相除算得收益率低至2.7%。

 

 

也就是说,虽然猪肉业务给大康农业贡献了3800万利润,但这收益不是养猪养出来的,而是收租收出来的。

大康农业的猪肉业务处于一种不负盈亏的半剥离状态。

猪肉业务虽然奇怪但至少还理得清楚,大康农业的乳制品业务则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早在2012年底,大康农业的控股股东鹏欣集团通过各种并购,整合了新西兰16家大型奶牛农场,创造了“纽仕兰”品牌。

然而,在对2019年半年报问询函的答复中,大康农业却宣布纽仕兰乳业已经“转型”:“纽仕兰乳业已进行战略转型,不再自主经营‘纽仕兰’品牌进口乳品业务,主要从事白砂糖等业务。”

不卖奶转卖白糖,大康农业干脆将这家全资子公司从纽仕兰乳业更名为上海聚连能贸易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依然经营“纽仕兰”品牌的,是大康农业以33%比例参股的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为持股40%的阿里巴巴。

然而,在去年放弃自主经营纽仕兰品牌之后,大康农业的乳制品业务反倒出现了质的提升。

年报显示,大康农业2019年乳制品收入1.31亿,较往年的1.64亿下滑了20.25%。

然而扣除营业成本后,2019年乳制品贡献毛利高达5643万,较2018年的2893万上升了95.06%;毛利率则由往年的17.65%大幅上升至43.18%。

乳制品业务收入下滑,毛利率飙升,大康农业在年报中并未做出任何解释。

大康农业为何放弃自主经营纽仕兰品牌?目前公司对品牌的控制力如何?效益为何突然大幅改善?

总之,关于大康农业的乳制品业务,就像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写的那样:万物静默如谜。

 

除猪肉和奶,大康农业近年还在大力布局肉牛业务。

去年9月29日,大康农业官微发文称,公司在第七届四川农博会上签下诸多肉牛订单。当时,这篇推送的标题为《一小时揽单3亿元 大康农业“缅甸牛”到蓉推广深受青睐》。

文中,时任总裁、现任联席总裁沈伟平说过的一句话颇为傲娇:“有个词叫‘订货会’,我叫‘退货会’,天天在推订单。”

按说,大康农业的肉牛业务应该不负众望。

然鹅,年报显示,2019年大康农业的肉牛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24.51万,相当于报道中3亿订单的2.75%。

更让人吃惊的是,对应824.51万销售收入的成本仅仅只有167.02万。如此算来,肉牛毛利率竟然高达79.74%。

实际上,往往只有软件开发等第三产业公司的毛利率才能达到80%以上的高度。大康农业的年报之中,亦未曾对其肉牛业务的单位售价、料肉比等数据进行披露,其毛利率高到诡异的原因,亦无法探究。

所以,大康农业肉牛业务的订单实现比例为何如此之低?其所养肉牛是否已辟谷成仙无需饲料喂养?

一句话,这都是谜。

关键词: 大康农业股票最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