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夸夸我们的社区书记”

钱塘区的白杨街道江潮社区是一个新小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滑宝霞和她的同伴,被自己的居民表扬了。

在“表扬信”中,老党员黄荣根表达了他的心声:“千难万难,社区基层工作烦琐复杂最难。社区书记带领着社工们,了解居民所急,及时与大家沟通,为大家排忧解难……使群众有事‘叫得应’,做到‘有求必应’。”

群众有事如何“叫得应”?

“比如,我每天走过小区围墙外布置得很动人、很用心的一百五十米的法制长廊,我就会想起社区的工作,想起这些可爱的社工。”黄荣根说。

比如,去年年底有过一阵寒潮,小区里多处水管冻裂。滑宝霞得知很多居民晚上回来用不上水,焦急万分,她通过各种途径连夜找到消防队。第二天一早,居民们就正常用上了水。

比如,汇聚了两个小区的出入口、钱塘国际幼儿园大门以及两个小区停车位的江潮巷,是扎扎实实的“堵点”,尤其上班上学早高峰,巷子里必定水泄不通。因此,疏通“堵点”、有序停车的呼声非常高。在社区牵头下,市民、商铺、街道、公安一起开了几次现场协调会,终于让江潮巷的车流顺畅起来。

比如,小区缺少孩子们的游乐设施和老人的健身设施,社区联系了许多部门,连续三年投入建设健身设施,并不断完善起来。

比如,社区组织退休党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观看视频、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诵读党史经典等,形成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

黄荣根说:“不是因为社区做了多大的事,但多年来一点一滴的小事,促使我写下这封信,我被他们感动,我必须要夸夸他们。”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滑宝霞认为,这些夸赞对她而言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她说,“民呼我为”是社区一直在做的,“‘民呼我为’是社区工作的灵魂”。正是在这种点滴的“呼”和“为”之间,建立起了良性互动和牢不可破的情义。

疫情期间,居民党员志愿者的付出,让滑宝霞深深地感动:“辖区居民真的很热心!当我们物资紧缺时,他们就自发地发动所有关系帮助筹集物资,怕社区人手不够,组成各种公益队伍,帮我们一起宣传、走访、巡逻……真心感谢他们!”

民呼我为,使城市从“善于倾听”走向“心手相印”“心灵感应”,从共议共建共享,走向同心同向同行,把更多的你、我、他变成更好的“我们”。(记者 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