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故障时间压缩一半 提升抢修效率
原标题:大数据算法替代“人工巡查” 钱塘这条“智能配网线路”领全市之先
查找故障时间压缩一半 提升抢修效率
“10千伏启鸿0314线196号杆故障行波定位装置已安装完成,信号已上线……”6月18日,随着最后一台故障定位装置完成安装调试,全市首条配网故障行波精准定位架空线路在钱塘区顺利投运。
据新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分布式故障精准定位系统采用行波定位原理,基于兆级高速采样、北斗高精度授时、信号相位误差精准校准等先进技术,通过高速采集配网故障行波信号、故障工频信号,由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实现配网故障的精准定位,最后将诊断结果实时推送运维人员。
以往,架空线路故障点查找依靠智能开关、故障指示器告警信息,研判故障范围,再依靠人工现场巡视查找。但因智能开关、故障指示器布点密度、告警信息准确性等问题,仍然存在故障点难以精准定位、人工巡视耗时耗力的短板,增加了架空线路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
这在围垦区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围垦区域位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平坦,极易受雷暴、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而且当地部分区域道路不通,车辆无法到达,只能依靠运维人员步行巡视。架空线路平均供电半径又超过了11千米,每次故障时需耗费大量故障时间巡视查找故障点。以本次试点的启鸿0314线为例,线路长达13.4千米,共有电杆236根、台区43个。如果由人工全部巡视一遍,需耗时3个小时以上。启鸿0314线为2020年“双高”(高时户数、高故障)线路,共发生5次故障停电,平均抢修时长3.2小时,其中从故障发生到查找到故障点平均耗时2.5小时,累计损失196时户数,损失不小。
为破解这一困局,供电公司在推进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上,创新应用分布式故障精准定位系统,解决了行波测距在配电网应用时遇到的分支线多、变压器衰减大等问题,将正、分线故障点定位精度提高到百米级(1-2档架空线),实现故障点的精准定位,降低故障点查找时间,提高抢修效率,预计故障点查找时间将压减50%以上。
作为分布式故障精准定位系统第一个试点案例,供电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分析会,挑选试点线路,并根据线路结构确定监测装置安装点,完善试点方案。后续,供电公司将根据试点情况,结合前期智能开关就地自动化功能应用情况,逐步优化系统方案,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为钱塘区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通讯员 田汉霖 张阳 首席记者 郁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