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闻!煤矿工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


(资料图)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体地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改变。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煤炭事故频发一直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随着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长,人们对安全的关注不再局限于技术治理,对于矿工的心理状态也愈发关注。2009—2019年期间,我国共发生煤矿灾害事故1695起,死亡12667人,事故发生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灾害事故中一般事故发生起数占总事故起数一半以上,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占12.5%;较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事故起数的34.87%,占总死亡人数的28.1%;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起数总和占煤矿总事故起数的6.5%,但死亡人数却占到煤矿总死亡人数的47.7%。

事故灾害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煤矿事故灾害带来的后果包括:人员的伤亡、经济上的损失、环境的破坏和极大的心理影响。事故的发生使获救矿工和遇难者家属受到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获救矿工有的受到重伤,终身残疾,给矿工本人及家人带来了心理压力;遇难矿工家属更是遭受着失去亲人、家庭破碎的严重打击。

在我国,以补助形式安抚受创伤员工的形式往往忽略了事故给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这样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不利于受害者摆脱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煤矿井下发生的急性强烈重大的应激性事件,往往引发人员失眠、紧张、焦虑、惊跳反应等情绪障碍,严重的甚至产生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因此,在员工发生创伤后,在生命救援的同时,还要对矿工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事故给矿工带来的心理创伤。

通常情况下,影响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岗位、年龄、工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生经历以及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等都会对矿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三观的塑造形成影响,而对于经历过创伤的矿工来说,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心理疏导与修复,进而对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造成直接影响。

煤矿属于高危行业,由于煤矿行业工作的特殊性,矿工的身体状况更应受到社会层面的关注。经过研究调查可得,矿工在日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为避免此现象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煤矿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辅导,减小患PTSD的几率,保证煤矿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事故处理问题评估: 煤矿灾后事故,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社会矛盾出现,给矿工带来许多压力,影响其正常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因此矿工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事故灾害心理及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同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煤矿事故灾害后的矿工心理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煤矿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咨询体系,包括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数量足够的心理医生,重视矿工的心理状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活动等方面,增强矿工的心理素质,减少由矿工心理状况导致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矿工对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能力 救援人员的专业水准,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心理知识水平,使掌握必要的心理救助方法。在紧急应急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对幸存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减少幸存者的恐惧等消极情绪,降低幸存者由于经历了应急事件的心理应激水平。 成立专门的事故灾后处理的心理救援小组,掌握专业的心理状况评估能力和专业的心理救援能力,对于救援人员救出的幸存者进行第一时间的心理状况评估和救助,控制幸存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的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 应激障碍的干预策略: 不合理的认知是恐惧和焦虑的唤醒因素,是心理危机的主要来源,要帮助幸存者正确认识事故灾害,客观、理智的面对现实;纠正错误、不合理的认知,尤其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提高幸存者对急性应激的认知水平,找到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应对心理应激障碍的能力。 帮助创伤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同时向其介绍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心理抑制法(PBR)、疏导技术、焦虑管理法,为病人提供应对焦虑的技术,包括放松训练、呼吸训练、生物反馈、社会技能训练等。 对于严重的心理应激障碍,在采取各种应对技巧的同时必须借助药物的辅助进行治疗。作为心理干预的辅助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来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回避症状,帮助患者早日摆脱心理应激障碍。 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救援队伍,为经历矿难的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创造出有利于矿工恢复的环境,针对不同心理障碍程度的矿工做不同的治疗方案,遇到换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矿工从认知干预、应对技巧和药物治疗进行治疗,以达到根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的目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