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拿地现金为王,前11月TOP30房企新增货值同比降四成

今年前11个月房企拿地力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萎缩。

据亿翰智库日前发布的报告,从今年1-11月房企累计新增货值门槛的角度来看,TOP30房企的门槛值为60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16.1亿元下降40%;今年1-11月TOP100房企累计新增货值的门槛值为84.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8亿元下降34%。

今年1-11月新增货值排名居前的房企为碧桂园、万科、保利,其中碧桂园累计新增货值达4780亿元,万科、保利累计新增货值分别达4297亿元、3872.2亿元。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认为,贷款端并未有明显放松的情况下,土地供应端竞买条件的放松并没有起太大作用。市场整体行情的下行,叠加企业资金压力,预计房企拿地力度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位调整期。

就投资拿地意愿,一家江苏房企高管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土地价格比上半年低了不少,市场上收并购机会也很多,但不敢轻易出手。各家房企现在对于投资十分谨慎,自身对于现金流的安全度要求非常高。

“首先要考虑企业的安全,投资需求序列排在后面。不仅要求债务能够及时偿还、保证工程进度,还要进行动态的综合考量。排序优先的是,基于公司当前销售额和现金流,能否充分覆盖即将到期债务。”前述江苏房企高管告诉记者。

对于房企未来的债务压力,惠誉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债券将占到中国企业离岸债券到期总额的45%,而国际评级为“B+”或更低的房企,将面临持续的离岸偿债压力。“一些地方政府收紧对房企预售资金的控制、购房者推迟购房的愿意,都将对房企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上海一家房企市场部经理指出,当前市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还会留出较宽裕的资金盈余,以应对可能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

“还要考虑到,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将影响销售额和现金流入。在充分做好预案的前提下,才可能会考虑去拿地。”上述房企市场部经理补充道。

另一个对房企拿地形成制约的因素,是预售资金监管。于小雨表示,地方政府为避免楼盘烂尾,近期加强了房企预售资金监管力度,企业只能先完成建设进度,才能将资金从地方项目公司中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