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潘国友:从设计人员到项目经理再到大师

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一座座安全、长寿、高效的钢铁冶炼高炉背后,凝聚着无数工程勘察、设计、建设者共同的心血。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专务总工程师潘国友,是我国冶金行业的杰出专家、冶炼专业学术带头人。2008年,47岁的潘国友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从探索技术攻关到实施工程总承包,从设计人员到项目经理再到业内大师,潘国友始终对工程技术孜孜以求。他主持参加了宝钢、鞍钢、武钢、邯钢、涟钢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多项工程建设创造了新纪录。

从设计迈向工程总承包

时光倒流至1988年,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冶南方前身)从事设计工作仅3年多的潘国友,和同事遇到了从业以来的首块“硬骨头”,当时国内第二座特大型高炉——武钢新3号高炉工程的设计任务。

彼时行业人才还不充裕,时间紧、任务重,国人翘首以盼。为了高质高效完成设计任务,不到30岁的潘国友大胆提议:打破“大锅饭”的工作模式,成立设计院首个设计承包攻关小组。提议得到积极响应,潘国友被任命为组长。“包干制”激发了小组成员活力,团队老中青成员搭配,加班加点,最终高质高效圆满完成任务。此后,潘国友又带队承建了武钢多座3200至4000立方米级现代化大型高炉,均成为国内炼铁领域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的示范工程。

“攻克”一个个设计难题后,潘国友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担任中国第一个大型系统性工程总承包项目涟钢2200立方米高炉工程项目经理。

本世纪初,工程总承包理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潘国友首次挂帅重大工程,通过精心组织和合理调度,一年多后项目顺利完工,并在同级别高炉中创造了“三个最”:进度最快,装备水平最高,投资最省。2005年,该项目获得了冶金行业第一个全国优秀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从此,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冶金行业逐步推广开来。

“智慧钢铁”“绿色钢铁”

“近4年,全国在建或投产10座量子电炉,中冶南方担任施工总承包的有5座,还承担了1座量子电炉设计任务。”对此潘国友无比自豪。据测算,通过推广短流程电炉炼钢技术,单台电炉可实现碳减排70%至80%,节省综合能耗45%至50%。

“钢铁行业发展必须‘瘦身强体’!”潘国友直言,作为高能耗行业,降低污染能耗、升级产品、提升品质是必由之路。30余年来,潘国友始终奔走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一线,对专业技术孜孜以求。

潘国友介绍,2009年中冶南方成立了技术研究院,当年即申请专利113件。如今,企业拥有专利数量超过3000件,汇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千余人。在他的带领下,中冶南方科研团队肩负冶金工程建设“国家队”使命,全力绘制碳减排技术路线图。推进低碳、无碳冶炼,重点在氢冶炼、电炉炼钢,以及超低排放、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创新突破、迭代升级,积累了一批自主研发关键技术。

例如,中冶南方正在建设“钢铁生产低碳管理系统”,包含钢铁生产碳排放智能分析和碳减排智能管理两大部分,居业内领先地位。

中冶南方先后开展了湖北省钢铁企业产能认定及能耗分析、钢铁联合企业节能环保规划等数百项咨询项目,主持起草了数十项工业节能与绿色环保国家及行业标准,2017年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企业不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例如依托模型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打造全球首个数智孪生料场,开发“智慧高炉”、转炉“一键炼钢”、“智能精炼”等。

“‘智慧钢铁’‘绿色钢铁’,助力‘双碳’目标,建设制造强国,让传统行业焕发青春与活力!”潘国友说。(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马岚)

关键词: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冶南方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国内第二座特大型高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