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新路径,中公教育新范式

近年来,开始有不少高分学员不再追求名校光环,而是着眼实际报考各类非名校的定向生专业(有编制有岗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已成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而这,与就业市场现实的残酷,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职业

首先从在校生数量来看。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7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516万人、研究生89万人。随着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增速提高,未来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数据差距将逐步缩小。

其次,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今年5月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赛道中,中公教育、尚德等职业教育平台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躬身入局,持续深耕行业,具备了先发优势。去年,不少K12玩家开始转型介入职业教育赛道。毕竟相对K12赛道,职业教育赛道相对宽松,巨头效应更低,发展相对而言更稳健。

中公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实用性技能人才与用工企业的匹配程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公教育的做法中找到部分解法。

作为职业教培的头部企业,早在2015年,中公教育就已在战略层面定调向职业教育领域全面进军,要“全面开花”,而非“一枝独秀”。

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经验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产业公司的对接存在严重错配。表面上看,产业公司“用工荒”,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但究其根源是校企合作培养市场需求人才机制并未走通。

要理顺两者的关系,需要第三方职业教育平台这一“连接器”——这种平台具备开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课程研发能力、师资储备。可以双向对接产业公司和学校,让双方以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式落地专业建设,并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中公教育成立职教事业部,今年2月开始独立运营职业教育相关业务,以新的团队构架进入职教市场。在合作模式中,包括了共建数字经济、融媒体、智能制造、数字文创、人工智能和智通透窄增六个方向的产业学院以及数字化校园、学历提升、技能拓展等合作,目标是成为职业教育全产业链服务商。截至目前,中公教育在湖南、湖北、江苏、河南、山西等地与多所本科、大专、中专学校开展合作。

在提及中公教育不断扩充职业教育培训品类、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水平的原因时,中公教育职业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孟桢楠表示,随着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各行各业对新技术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以中公教育的专业共建为例。“企业方会参与从招生、教学到实习、就业的全过程培养。产业学院更深一层,企业成为育人主体——派驻专职的院领域、运营团队,这种形式更有利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衔接。”

在他看来,联合办学是将企业与学校组成了“命动共同体”。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平可以帮助产业公司,将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前置到合作院校。

“中公教育与腾讯战略合作,引进腾讯的产品体系做二次研发,把产业产品转化为教育用品。帮助产业公司精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幅度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同时响应速度也实现大幅提升。”

作为职业教育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公教育在行业深耕20余年,有着专业的团队和对行业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基于自身先发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产业链各方全面提升效率,助力“促就业”,是水到渠成的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