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做强“资源链”,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输血”
原标题:辽宁推动原材料工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抱团取暖转型升级(引题)
(资料图片)
做强“资源链”,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输血”(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阅读提示
作为工业重镇,辽宁拥有煤、铁等重要矿产资源支撑,同时石油资源富饶。而在菱镁、硼等特种矿产领域,辽宁更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份额。依靠这些资源,辽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持续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输血”……
初冬的辽宁省大石桥市,天气晴朗,寒风拂面。在辽宁风华实业有限公司的“三镁”生产示范基地,三座全封闭、十几米高的新式窑炉依次而立。
以前“粗加工”粉尘排放严重,天空中就会飘着灰霾,夹杂着难闻的气味。如今,不仅污染减少了,升级后的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年产高活性轻烧氧化镁的能力可达15万吨,由于产品活性高,生产的普通氧化镁效能可达到中端氧化镁的要求。”该企业负责人史树威说,这类产品是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倍以上,可以说卖出了“天价”。
在辽宁,由“原字号”企业缔造的这种转变并不少见。钢铁、石油、煤等原材料被称为工业企业运行的“血液”。作为工业重镇,辽宁拥有煤、铁等重要矿产资源支撑,同时石油资源富饶。而在菱镁、硼等特种矿产领域,辽宁更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份额。
如今,辽宁在原材料工业领域,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链上企业“众星捧月”、抱团取暖、转型升级等措施,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持续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输血”。
减“炼”增“化”
在辽宁,有一种资源已探明储量占全球总量的20%、占全国总量的85%,用它生产的耐火材料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温冶炼产业链条中不可替代,它就是菱镁。
然而,当地菱镁产业曾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换来飞速发展,一度成为环保督察的重点对象,后来又出现低端重复建设,产品产量相对过剩。
大石桥市工信局局长刘新桥曾一度愁眉不展:“产业分散、企业众多,争相压价吸引客户,珍贵资源只卖了个白菜价。”
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主任侯慧明表示,菱镁产业出现的问题并不孤立,多个特种资源领域都面临同样处境:精深加工程度不足、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科技优势发挥不足、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受疫情影响,产品出口量价齐跌。
“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是不能各自为战,还是要抱团取暖。”海镁集团董事长蔡鑫说。菱镁企业纷纷升级设备、减“炼”增“化”,在海镁集团封闭式悬浮式轻烧窑,矿产浮选,打成粉和煤粉一起烧,所有排放物都要经过脱硫脱硝等环保处理,如今,已经做到粉尘零排放。
2020年,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用于制作更高品质医疗级手套的精品糊树脂材料,在防疫抗疫中大显身手,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快速增长。该公司董事长孙泽胜说,这得益于公司坚守精细之路,这几年淘汰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产品,向高精尖冲锋。
“十三五”期间,辽宁化解钢铁产能602万吨,取缔66户“地条钢”企业,退出煤矿228处。同时,通过延链、强链、补链,深度开发芳烃、高品质钢铁材料等6条产业链,推进11类45个精细化工产品产业化,系列化定制化发展用钢产业,大力发展镁建材、镁化工……
“众星拱月”
2021年10月15日,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全球第三大“钢铁航母”由此启航。这大大提高了辽宁钢铁业集中度,强者越强,规模效应凸显。
本钢多元产业相比钢铁、矿山主业存在“小、散、弱、叠”的问题,亟须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同步实现瘦身健体。按照“清理退出、对外转让、重组整合、改善提升”四个一批原则,整合了本钢内部同质化资源,范围涵盖59户法人企业,共涉及27个行业、85个业务种类。2021年,本钢营业收入907.89 亿元,同比增长 47.2%。
10年前,大连长兴岛还只是一个景色美丽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今年初,恒力集团在大连投资260亿元开工建设年产160万吨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和年产260万吨功能性聚酯项目。随着恒力石化等龙头企业入驻,这里集聚了数十家化工企业,形成“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在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内,不少企业之间“管管相连”。“我们围绕精细化工链条进行全球招商,有的企业之间本来就有合作关系,有的企业则是来到园区后开拓了新的合作机遇。”大连长兴岛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初阳说。
不仅钢铁和石化,辽宁在菱镁等优势资源领域也加紧了整合步伐。截至2021年,辽宁省菱镁矿采矿权减少到57个,通过引导企业联合力量建大炉、废小窑,建成45条、产能412万吨轻烧氧化镁新型窑炉生产线。
在位于辽阳县的镁鑫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批批优质玻镁板在全自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目前,企业已成为一家集矿石开采、基本料制备、高端建材研发、生产、销售及施工为一体的菱镁领域全产业链企业。镁鑫只是众多企业的一个代表。
截至2021年底,辽宁全省原材料工业营业收入19541.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5%。
原材料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取得了实效。2021年,辽宁评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386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其中多与原材料工业有关。未来,辽宁原材料工业企业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