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十万亿元
原标题:去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十万亿元(主题)
交通一体化持续推进成果显著(副题)
【资料图】
人民日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贺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北京、河北双双跨越4万亿元量级,达到4.2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0倍和1.7倍。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2093家,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京津冀携手推动产业要素有序流动。2022年,天津吸引京、冀投资1989.4亿元,占全部引进内资的53.8%,2017年以来累计达8731.9亿元;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95个,2014年以来累计转入4.39万个,其中近八成为北京转入,廊坊、石家庄和保定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激发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活力。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北京334家、天津64家、河北137家,共计535家,占全国的12.3%;累计总数1124家,较前三批合计数量翻倍增长。“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和“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设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北京大兴区、天津经开区和河北石家庄市共同申报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跨省联合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独角兽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企业榜》,京津冀有95家企业上榜,占中国上榜企业的比重超过三成。
三地新兴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持续升温。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8719.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30.2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四成,提高6.4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2%,较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
人民日报石家庄2月22日电 (记者史自强)记者从河北省着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9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果丰硕,“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形,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目前,河北省通车里程达到8243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省会到北京1小时通达。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全省公路里程达到20.9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8326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通拓宽京津“对接路”42条段、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达到47条、74个接口。
功能互补的津冀环渤海港口群基本建成,河北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246个,设计通过能力11.6亿吨,吞吐量达到12.8亿吨,大宗物资运输主枢纽港地位不断巩固;津冀港口集装箱合作航线达到7条,干支联动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加速完善。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拓展,2022年开通多式联运线路30条,建成内陆港71个,多式联运集装箱运量达76.4万标箱。
一枢多支多点机场布局体系基本成形,河北省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分别达到7个、19个。河北机场集团以委托管理形式加入首都机场集团,京津冀机场群主要机场实现一体运营、错位发展。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旅客占比保持在10%左右,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雄安新区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突出新区枢纽作用。目前,京雄城际铁路通车,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雄商、雄忻高铁已经开工,“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络正在逐渐成形;雄安新区新建高速公路454公里,津石高速和京雄、荣乌新线、京德高速一期通车,容易、安大两条普通干线建材通道投用,“四纵三横”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
京廊、京保、京涿通勤高铁相继开通,沿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