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房企加强精细化管控,碧桂园净负债率降至十年来最低值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
2022年,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房企加快转向精细化管理和运营。龙头房企表现如何?
碧桂园(02007.HK)在3月30日披露最新年度业绩报告。碧桂园全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574.7亿元,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面积4450万平方米,表现优于同行。
(相关资料图)
碧桂园举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
碧桂园总裁莫斌说,2022年我们付出了极大代价,打赢了关乎企业生存的保卫战。
综合分析行业背景,碧桂园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守住了保经营安全、保交楼、保债务刚兑的底线,维持了良好的信用记录,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稳业绩,逆市中保持销售韧性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持续下行,市场需求和购买力不足,叠加疫情因素影响,2022年全国新建住宅销售比2021年下降28.3%,销售额是2018年以来最低值。
碧桂园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保持了业绩的稳健。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在千亿房企大幅缩水的背景下,2022年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额4643亿元,继续位居行业前列。2023年前两个月,公司权益合同销售额累计约468.6亿元,其中2月销售额环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22年,碧桂园实现总营业收入约4303.7亿元,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汇兑净损益等影响后,归属股东净利润约26.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港股房企亏损的背景下,碧桂园此项指标仍保持了盈利。年度业绩报告还显示,碧桂园2022年总去化率达65%,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3324.8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约93%,已连续7年超过90%。
2022年,碧桂园所布局的城市中,9个城市单个城市销售超过50亿元,66个城市销售金额位于当地市场前三名,148个城市的市占率超过5%,更有14个城市的市占率高于20%。
据碧桂园内部人士介绍,在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时,碧桂园全力以赴做好保交付工作,全年共交付1384个批次、近70万套房屋,交付量居行业榜首,其中281个项目实现了交付即办证。
新任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主席报告中表示,未来公司整体投资将会围绕人口流动、产业布局、经济基础、库存情况等城市核心变量,进行优中选优,进一步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核心区位,实现增量资产的效益兑现。
碧桂园总裁莫斌在发布会上透露,计划在3-5年的时间内,将公司一二线对三四线的货值比例继续提高,用优质的土地资源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健发展。
杠杆持续下降,负债结构优化
2022年,如何在挑战中求生存、求发展?亿翰智库观点认为,危机中的协调处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有长期维持财务稳健的决心。
上述碧桂园内部人士介绍,在财务管控上,碧桂园2022年延续了行稳致远的风格,才有了穿越周期的韧性。此人介绍,为匹配市场缓慢复苏的基调,公司将全面预算纳入战略高度,坚持“现金流是前提,利润是核心”的方针,将经营目标、利润、现金流、资源、费用等全部纳入其中,定期跟踪经营数据,制定改善措施。
碧桂园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现金流保持平稳,负债规模持续下降,可动用资金充裕,财务安全性进一步增强。
截至2022年末,公司账面现金余额1475.5亿元,与2022年6月末基本持平;现金短债比维持在1.6倍左右,属行业较优水平,短期偿债无忧。得益于现金总量的维持、有息负债的减少等因素,碧桂园净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40%,是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中期的81%持续下降至69.4%。
同时,在2022年房地产资金面持续收紧,一些房企阶段性资金链断裂时,碧桂园仍实现了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56.2亿元,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状况。
融资渠道畅通,财务优势显著
碧桂园是相关部门支持的示范性房企,2022年融资渠道保持畅通多元。只有为数不多的优质民营房企,能在2022年保证所有到期债券刚性兑付同时,还发行多品种的融资券。碧桂园是其中之一。
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总借贷余额为2713.1亿元,同比下降14.7%。同时,综合融资成本保持平稳,其中境内融资成本从2019年底开始持续下降,至2022年末累计下降119个基点,财务优势显著。
资料显示,2022 年碧桂园获得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总计逾300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2023年,公司在境内发行本金总额为人民币200亿元的中期票据也已获准注册,成为春节后获批储架式注册发行的首家房企,同时也是获批规模最大的民营房企之一。
杨惠妍也在报告中表示,资本市场信心的回归已初见端倪,公司将用好用足各类融资政策,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有序地降低有息负债规模以匹配市场变化,持续优化负债结构,逐步修复资产负债表状况。
进入2023年,随着经济预期边际好转、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显效,多地楼市活跃度有所提升,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土拍市场升温,近日北京朱辛庄0028地块甚至吸引了42家房企报名参拍,备受关注。
研究机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房企分化正在加强,优质的资源将不断向头部房企聚集。民生证券、东兴证券等多家券商,均看好房地产市场需求修复特别是优质房企的复苏。
责编 | 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