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国:和自己较真的企业家

子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孔老夫子口里的“不惑”与“知天命”,是指人的40岁和50岁,这个年龄阶段也刚好就是人生中的中年时期。所谓“不惑”,就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再会迷惑;而“知天命”,就是懂得了顺其自然,不再起执念。

 

2020 年,德龙集团、新天钢董事长丁立国步入五十知天命之年。这一年,除了新天钢在重组后扭亏为盈业绩向好外,他治下的德龙钢铁与新天钢钢产量合计达3000万吨,位列国内钢铁行列第八位,民营钢企第三位。

对于丁立国而言,过了“知天命”的他,仍然执念他和他的钢铁王国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自己和自己赛跑,自己和自己较真,自己和自己掰腕子,“退休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养老跟我更没关系,我虽然从事传统行业,我还准备再干三十年,”在2021年亚布力社会责任论坛上,丁立国分享他接手新天钢的心路历程如是说道。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聚焦钢铁实业 29 年,丁立国将德龙从差点被勒令搬迁的钢铁小厂,打造为国内首家在生产钢铁企业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成为世界环保标杆。

2019 年,他带领德龙破釜沉舟参与千亿规模渤钢混改,接盘 “渤钢系 “中钢铁资产,接收 4 万多名在册职工,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国企混改案例,从每月亏损数亿元,到2020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0.3亿元;从与行业标杆企业工序成本每吨相差数百元,到如今只差几元到几十元;从设备事故频发,到事故发生率降低近70%;从每天缴纳数万元罚款,到成为业内环保“标杆企业”……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新天钢集团近两年扭转颓势的翻天覆地之变。

 

混改奇迹

自90年代初毕业后,出身自钢铁重镇的丁立国便“缘定钢铁”,从创办唐山长城轧钢,到建立德龙、践行环保,再到参与国企混改,带领公司扭亏为盈、走出国门。尽管从商业成就和社会影响力来看,丁立国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钢铁巨擘,但他的“野心”却不止于此。

时钟再往前拨一年半,负债近3000亿元的渤钢集团破产重整。

2019年2月,民营企业德龙集团投资200亿元控股渤钢,整合渤钢旗下天钢集团、天铁集团、冶金集团等,组建成立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天钢”。

一系列变革迅疾展开,当年扭亏为盈。

混改前,新天钢月亏数亿,濒临倒闭,混改后,2020年度盈利达到40亿元,实现税金15亿元,员工收入提高三成。新天钢涅槃重生。

这一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混改案例,从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新天钢在前行途中,困难重重,历经考验。

在2020年接受媒体专访时,丁立国在揭秘解密德龙“蛇吞象”式重组渤钢时,哭了。他觉得无助,“我经历过很多事情,经历过破产,也经历过生死,但对于渤钢的收购,有太多事件在预估之外。”

他曾跟一位政府领导说,“太难了”,并一度落泪。但对方鼓励他,你是企业家啊。

从生死泥潭到凤凰涅槃,新天钢经过2年多的混改,从年亏百亿到盈利40亿,成为天津市混改标杆企业之一。2019年,新天钢混改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新天钢集团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利润总额40.3亿元,实现税金15亿元。混改以来,职工平均收入增长30%,集团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下降50%以上,核心成员企业天钢公司、天铁公司、联合特钢公司吨钢综合电耗同比分别降低13.15%、4.59%、6.43%。今年1~5月,新天钢集团已完成产值448亿元,利润31.92亿元,上缴税收6.75亿元……。

4A景区

2017年10月底,在《中国慈善家》杂志对丁立国专访中,丁立国明确表示,钢铁不是一个讨喜的行业。他甚至一度说过,好像难以启齿称自己是做钢铁的。

钢花四溅、热气腾腾、又脏又累……长期以来,钢铁行业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的颁布施行,钢铁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转变,钢铁企业正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发展需求。

去年 9 月,德龙钢铁文化园顺利通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成为全国首家在产钢铁企业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景区以三种类型博物馆为载体,以33个钢铁景点为依托,以5 项世界之最为特色,全方位展现钢铁文化,为游客打造了了解钢铁文化的立体窗口。

2012 年前后,河北省的雾霾问题突出,钢厂首当其冲面临淘汰、拆除的困境。“但是我们当地已经投了上百亿了,有几千人在此就业。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去德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考察当地的企业,争取了自改的机会。“现在,经过这几年几十亿的投资,曾经的 “污染源 “变成了 4A 级景区,今年接待游客预计 20 万人次。

在环保治理上,德龙钢铁已达到世界钢铁企业一流水平,成为了全国公认的标杆。但是,德龙钢铁的目标是 “打造世界级洁净钢厂、行业内永久性标杆企业 "。要做 “永久性标杆 ",就要永久投入。据了解,自 2014 年以来,仅邢台德龙钢铁一家子公司在环保改造上的投资已达 55 亿元(含今年计划投入),吨钢环保投入达到 300 多元,处于行业最高水平。实施上百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使各工序污染物实际排放数值远低于国家和河北省特别排放限值。

现在,“环保 A 类+4A级景区”的 “双A”标准被行业内称为“德龙模式”,在全球也是独家。让员工在这样的园区里工作,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的一种尊重和人文关怀。

以德之名

酷爱身穿似唐装又似道袍的衣服,丁立国显得很健壮。他喜欢运动,一直在健身。

丁立国属狗,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他近年来在慈善事业上的动作却已经让他成为公众人物。他的名字、他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媒介上,但大多集中在亮点,一个是关于德龙环保,一个是关于慈善事业。

对于第一点,丁立国说,“环保投入永远不设上限。”对后一点,因慈善事业而屡屡聚在镜头前的他,确实有自己的思考。

2010年9月,丁立国和妻子赵静发起成立慈弘慈善基金会,开始平台化、计划性、有序地做慈善。慈弘基金会以教育救助为主要关注领域,项目集中在青海、甘肃、贵州等贫困地区的学校。每年,丁立国都会抽出时间到项目地呆几天。

慈弘基金会的团队多年扎根在乡村,身体力行地做教育公益项目,不仅在项目的专业性和透明度上都走到了行业前列, 还参与了行业的数据平台搭建。发展至今,慈弘的项目囊括了乡村阅读、助学、精准扶贫及新冠肺炎救援项目等,项目学校超过2200所,建立慈弘图书角19000多个,使超过152万乡村学生受益。

按照说的做,按照做的说。这是德龙理念文化系统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丁立国人生的航行灯。丁立国用一生见证一个“德”字,他把“德”作为做人的第一原则,并把“德”提到了决定企业命运的高度。在他看来,“敬业报国、诚信守法”是对企业名字中“德”的最好的诠释。在以德治企的管理实践中,丁立国努力做到“诚信服务、以德兴企,实现企业与客户发展共赢”。

2019年的8月份,丁立国去美国做慈善交流时,还专门去参观了“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地。卡耐基墓地有一句话很有名:这里躺着一个善于和强者合作的人。丁立国在墓地没找到这句话,他在脱帽致意时的内心独白是:善于和强者斗争的人来了。

所谓强者是指他自己,“我们说斗争是跟自己斗争,挑战自己。”

中钢网综合《中国企业家》、《21世纪评论》、《中国慈善家》、《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