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宁玉米地里走向“共同富裕”的乡村密码

初夏时节,在丁桥镇永胜村里,成片的玉米杆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来到海宁永星玉米合作社,一个个新鲜饱满的玉米被打包成箱,正待运往杭州、嘉兴等地。

自从村里成立了海宁永星玉米专业合作社,丁桥玉米不仅亮出品牌,还拓展了电商和市外市场,进一步提升玉米品质、畅通销售渠道、打通产业链,让永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玉米村,农户的腰包也像玉米一样,饱满的,沉沉的。

村党委牵头成立合作社,书记上阵代言

永星玉米专业合作社位于永胜村,成立于2019年。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永胜村的玉米种植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镇里发展经济作物,向农户发放了一批玉米种子,从此,玉米就在永胜村扎根了。目前,全镇有玉米地近300亩,年产玉米40万斤。

然而,由于大部分种植户都是散户,处于自发销售状态,有的拿到农贸市场卖,有的摆路边摊,有的去马路市场卖,交通事故不少,销售却很不稳定,无法打开单位采购市场,价格也卖不高,便宜的时候一斤只能卖几毛钱,大大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和丁桥玉米的美誉度。

看到这样的情况,村党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参考了南方梨合作社、葡萄合作社等成功经验,在2019年,决定成立合作社,创立品牌“丁小粟”,统一收购、统一推广、统一销售。“以前是村民自己找门路,现在村民把玉米卖给我们,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保障了农户利益。” 永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敏说道。

为了打响品牌,合作社把品质放在首位,既是老党员也是种植大户的俞雪初担当起了品质把控的重任,每批玉米发出前他都要进行挑拣,确保每个玉米都有7、8两重。同时,村委、党员种植户带头加入合作社,冲在一线跑销售。合作社首先想到拓展企事业单位食堂,使丁桥玉米出现在食堂采购单上。接着,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对接了经销大户,这些经销大户每天都会订购玉米1000个以上。同时,合作社通过市供销社(农合联)加入了区域公用品牌“海宁农珍”,依托区域品牌的大平台,进一步提升玉米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为了推广“丁小粟”,村党委书记陈敏更是亲自上阵做“代言人”,多次带着“丁小粟”参加梁家墩景区的市集,前几天还去了杭州美好生活节,几百斤玉米销售一空。

合作社成立当年,卖出玉米2万斤,并走出海宁卖到了嘉兴。2020年,依托良好的品质和品牌效应,丁桥玉米受到了杭州商家的关注,旺季时,每天都有2、3000斤玉米运往杭州。本地超市的窗口也是在去年打开,华联超市每天都会上架清晨新鲜采摘的玉米。这一年还发展了社区团购和电商,丁桥玉米进一步走向全国。2020年,通过合作社卖出玉米5万斤,最多的时候,每天卖出5000斤,销售额达20万元。

农户增收20%,让大家共走发展路

村党委领办合作社要发展,更要维护村民利益。为了保证农户收益,合作社守住价格底线。今年第一波头茬玉米,合作社把价格控制在4元/斤左右,到大批量上市后,价格底线守在2元/斤,确保种植户利益。同时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降低生产成本,“既保证了玉米品质,也努力让种玉米的农民不受损失。”陈敏说。

同时合作社还在提升农户种植水平、扶助贫困种植户上下功夫,让这一条发展大道上,谁都不掉队。

种植户茹国荣,之前家里种了3亩玉米,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发现销售有保障,玉米不愁卖不掉,于是今年扩大种植面积,还搭起了大棚,进行科学种植。由于管理好、成熟早,茹国荣的玉米今年赶了个“早市”,一斤卖出4元多,粗略算一下,每亩增收20%。并且,合作社销售有保障,省心省力,茹国荣说,明年还要扩大种植。还有种植户骆师傅,去年拿了一袋玉米来,全是顶部稀疏的“瘌痢头”玉米,俞雪初帮他分析原因,今年,骆师傅的玉米就丰收了,一个个又大又饱满,刚上手就销售一空。

目前,合作社正在筹办共富玉米园项目,结对村里16户困难户,为他们提供种子、肥料,种出来的玉米负责销售,帮助农户走出困境。

党建引领,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党员带头、党建引领,合作社成立3年来,实实在在让农户的受益看得见、摸得着,带领村民种植致富。合作社体内也基本实现了产业联结,形成了一个产销产业链条,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这也让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党建引领合作社,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变成老百姓能感受到的实惠。”陈敏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为农户提供技术帮扶、拓宽市场,并且开发研学、特色观光农业、玉米深加工、秸秆手工编织等项目,打造种植基地和美丽河道双结合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大做强玉米产业。

“永星玉米专业合作社‘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新经营模式,实现了‘党组织设在产业链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广大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党建与富民相融并进的新路子。”丁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合作社的运作,进一步提升玉米品质、畅通销售渠道、打通产业链,并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带动百姓就业,助推全市玉米产业“抱团发展”,为农民增收,切实发挥了党组织在推进“共富·同行”工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下一步,镇里将加强扶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强培训,突破人才瓶颈,整体提升玉米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水平,增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