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海宁城市最靓的底色!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16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一粒种子,播撒在浙江的大地。如今,它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勇立潮头的海宁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生动践行“两山”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绿色成为潮城最靓的底色,向时代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态水源地变成人水和谐共富区

4.2公里长的长水塘生态湿地,面积2608亩,是海宁市区的“绿肺”。时下,湿地里遍布芦苇荡,菖蒲和茭白共生,波光潋滟的湖面上,野鸭游弋,追逐觅食,上千亩水生植物和岸上绿植,一齐呵护着950亩水域,向市民提供日均18万吨以上的洁净水源。

微信图片_20210816155133.jpg

它上游的长山河、长水塘,从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双喜村穿流而过,河岸线近7公里,双喜村7组450户人家,全都列入了长水塘长山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在未列入水源保护地之前,双喜村河岸边的杂草,是用除草剂来灭杀的,清除起来快捷省事。而现在,村里安排人工除草,禁止残留农药污染河水。双喜村党总支书记许晓龙说,“村里宁愿一年花10多万元请人工,也坚决不能打农药,这样才能保证河里的水质,让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

双喜村启用了可视化指挥系统,对全村大大小小7条河道全部实施监测,一旦河道出现漂浮物,指挥中心就会接到异常报警。

双喜村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拆除了1.5万平方米工业园区,彻底斩断了污染源,可这却让村集体经济断了财路。有道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村里巧借水源保护地的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林,两年多来共种植生态经济林1000多亩,年产效益超过了250万元;开展土地整治,新增复垦水田357亩,打造生态复合型农业,年承包收入百万元;村里还通过“飞地抱团”途径增收,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00万元,终于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今年,双喜村又开辟20亩地打造“红小二”共富菜园,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得知海宁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正式实施,每年设立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许晓龙高兴地说,“这下真正让水源地村民吃了颗定心丸。”

长水塘长山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仅涵盖双喜村,对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来说也是一个大课题。作为海宁经济发展主平台,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和GDP持续增长的关系?区(街)给出了答案,果断腾退长水塘东侧12家企业,复垦土地95亩;腾退水源保护区14户水产养殖户,总面积985亩;启动了万亩农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对周边新建小区实施雨污分离,实现污水零直排。区(街)还强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泛半导体、航天航空为主的高科技绿色产业链,一幅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已然徐徐展开。

首创“柴砖银行”建设无废村庄

走进马桥街道(经编园区)新塘村,上千只草编“红船”,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村里庆祝建党百年设计制作的。这些草编“红船”,已经从第一代改进升级到了第八代,变得愈发精巧别致了。

新塘村的“柴砖银行”,无疑是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在村里,闲置的柴砖旧物原本随处可见,新塘村偏偏动起了脑筋,设立起“柴砖银行”,村委会统一建立柴草砖瓦集中堆放点,村民可将闲置的柴草砖瓦免费寄存5年,或者以砖头0.1元/块、瓦片0.03元/块作价卖给“银行”。农户随用随取,未寄存户也可按收购价来购买。“柴砖银行”开办后,村里400多户人家成了“储蓄户”,“柴砖银行”共存放砖25万余块、瓦18万余块、柴草12万余公斤,累计交易750多次。

村里用“柴砖银行”储备,搭建成小矮墙、小屏风、小花盆等,美化了村庄道路景观。村里的手艺人,用柴草编出了栩栩如生的造型,建起了“疯狂动物园”“十二生肖园”和“卡通记忆屋”,成为一道道别样的景观。“梨花盛开时,村里的千亩梨园成了一片花海,城里来的大人小孩赏花游玩,和柴草动物一起拍照,好不热闹。”村民陆金乐呵呵地说。

昔日养猪大村,变成网红打卡地,新塘村巧借“柴砖银行”变废为宝,积极争创“无废村庄”,成为浙江A级景区村庄,每年能吸引2万多名游客,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70万元。

“柴砖银行”已经迅速推广,目前全市12个镇街道约60%的村(社区)复制了这一绿色模式,村里的乱堆乱放被一招治愈。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8年的95.56%,提升到了2020年96.88%。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海宁是工业制造大市,很多企业日常生产中都会产生固体废物,仅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每天就要产生一般工业固废40吨,高峰期产量翻番。

今年6月,我市在该地率先开展试点一般工业固废分拣。在海宁市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每天“大黄车”将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工业固废集中投放点上的垃圾回收运到这里后,工人先将可利用的边角料、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木材等挑拣出来,然后用液压机将剩余垃圾打包,作为可燃原料送往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处理一吨固废,可为企业节省50元。现在,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已有89家企业将工业固废交由分拣中心处理。两个多月运行下来,分拣中心已接收处理可燃固废326吨,其中可资源化利用的309吨,可回收的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12吨。本月底,将实现试点区域企业工业固废分拣处理全覆盖,真正为一般工业固废找到“家”,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

低碳村庄一年减排4350吨二氧化碳

棚下栽菇,棚上发电,是袁花镇长啸村探索出的一条低碳发展新路子。过去,这个生猪散养大村里,三分之一村民养猪,年出栏1.2万头,光粪便就多达2万吨。生猪全部退养后,长啸村和镇里的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攀上了“近亲”,光伏和食用菌擦出了“火花”。

村里107亩猪棚,改造成菇棚,71座食用菌大棚上铺设光伏板,年发电55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1680吨,减排二氧化碳4350吨。而大棚里的180万棒食用菌,吸引了全村原200多名生猪养殖户前来就业,年产值1500多万元。

在长啸村农光互补基地,这里建成了全省最大秀珍菇液态菌种中心,打造“菌菇特色”全产业链。长啸村“农光互补”2.0版,成为可玩、可看、可体验的景点。如今,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项目落地生根,“花溪侠影”美丽乡村精品路线,把长啸与查氏农业综合体项目有机串联,推出了文创、卡通人偶和周边产品,长啸村实现了神奇蝶变,成功创建浙江省AAA景区村庄。

擦亮海宁生态底色

在海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悄然融入了全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里创新成立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镇街、部门生态建设相关考核分数占比超过20%。生态环境项目,列入了每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从河道综合治理、绿化改造、老旧小区污水管网建设、矿山修复到区域废气治理、老旧车辆淘汰、油烟治理、生态海岸带建设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态创建带来的实惠。

近日上午10点多,在市区钱江东路“隔壁老王”饭店,后厨人员正在为外卖小哥赶做客户下单的快餐,厨房里新安装的大功率油烟净化器很给力,店老板王晓平说再不用受灶台烟熏之苦了:“一旦机子里有了油污,清理起来也很方便,工作人员会打电话提醒和上门服务的。”

包括他的快餐店在内,首批30家餐饮店已经接入了海宁市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平台,如果哪家油烟净化器设施运行异常和油烟浓度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后台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店家处理,确保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行。

在海宁,新开项目实施部门联合现场踏勘,3000多家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均安装到位。通过坚持不懈的治理,海宁大气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空气优良率从2014年的74.4%跃升到94.3%,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近年来,海宁在“无废城市”“无废乡镇”“无废村庄”创建中齐发力,绿能环保、医废处置等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共同助力“五废共治”,海宁已经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长安镇(高新区)成为创建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全市有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39个,涌现出了蚕乡云龙、醉美新仓、诗画桃园、风情尖山等美丽乡村典范。在2020年度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市民给出了86.62分的高分,在全省排名同比提升10位,位于嘉兴前列。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目前《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海宁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已经印发实施,就是守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给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局长张刚说,“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既抓攻坚战,又要抓生态建设和示范创建,加快建设美丽海宁,擦亮海宁生态底色。”

如果您接到浙江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热线“0571-12340”电话,请您认真回答调查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海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改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凝心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齐心协力推进美丽海宁建设的结果,离不开全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请市民朋友大力支持哦!